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考试科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书篇一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学府之一,为学生就读硕士1+1国内部分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期间,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与国外合作大学将选派资深教师,按照英、美大学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工作,使学生在语言及专业学术水平上同时得到提高,能够与国外的硕士课程顺利衔接,以提前适应国外硕士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期间,学院将会定期邀请知名金融专家和金融界资深从业人士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
(2)招生面广、为跨专业学生转换专业的平台
许多学生在攻读本科课程时选择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不喜欢所学专业,又由于自身专业限制,苦于无法转换到金融专业学习,通过该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课程招生对象广泛,专业限制少,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以顺利完成向金融专业的转换。该课程英国方向覆盖了专科毕业生,本科应往届毕业生,且不受原来所学专业不限;美国方向基本涵盖了几大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妥的专业转换平台,使学生可以有机会选择一个更喜欢的专业继续深造。
全英文专业模块:商务管理模块(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金融与会计模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理财),经济学模块(微观经济学、要素市场、微观经济学应用、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现象分析),金融数据分析模块(概率与统计在金融方面的应用),英国概况模块(跨文化交流及沟通技巧)。
针对上述能力和专业知识,对学生逐项考察并有针对性的提高,使学生完全做好出国留学的准备。
(4)申请率高,选择性强
借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平台优势,可以为硕士1+1课程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申请机会,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大专生读完国内一年课程可直接申请英国名校读硕士;优秀本科生读完国内一年课程将有更大机会申请就读英国排名前20、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
(5)免费提供签证咨询服务和英国实习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考试科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书篇二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拥有突出优势,在多年的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金融类学科评比中一直稳居国内高校第一名。随着国际叫我那个的日益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多所英、美、澳、加著名高校合作开设英国大学商务金融3+2本硕连读课程、硕士1+1课程,为国内学生到英、美、澳、加等国名校留学深造创造更好的途径。
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在此基础上1997年组建成立了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财政学家安体富教授,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财税专家郭庆旺教授,党委书记为王宏伟副教授。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后,财政金融学院获得了空前发展,编写了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和《财政学》,奠定了其在财政金融高等教育领域领头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财政金融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学、财政学于1988年、2001年、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三次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金融学院汇集了我国财政和金融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既有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外知名的我国财政金融学界的元老,又有陈雨露、吴晓求、郭庆旺、赵锡军、任淮秀、汪昌云、朱青等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学院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讲师12人;现有学生1674人,其中本科生1101人,硕士生390人,博士生183人,留学生22人(2008年春季数据)。
依托财政金融学院学科基础和学术力量建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内财政金融领域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以开放式的科研机制、一流的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驻所研究,为中国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基地。2004年获得优秀基地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金融学科均被纳入“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序列,陈雨露教授参与主持的“金融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财政金融学院在国内倡导“大金融”发展战略,探索国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果,其中“金融实验班”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财政金融学院坚持融贯中西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等著名的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哈维·罗森、本杰明·弗里德曼、兹维·博迪、麦金农、费尔普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应邀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财政金融学院还设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该讲座正在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随后设立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已经成为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奖项。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与美国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训研究生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外向型的高级财政金融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财金,凝聚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在这中外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承载了每一个财金人的光荣与梦想。回首过去,人文科学论坛中高端对话言犹在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铭刻在心。我们不会忘记,“一二·九”大合唱中气贯长虹经久不息的“黑龙江波涛”,还有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我们不会忘记,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财金健儿、“五·四”汇演中屡创佳绩的财金学子。我们有着财金这个共同的名字。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并肩上路,在财政金融领域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聆听大师的声音,品味学术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悦,这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每一个财金人都是学院的名片,也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逝去的日子都是光辉岁月,前方的道路依然海阔天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考试科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书篇三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拥有突出优势,在多年的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金融类学科评比中一直稳居国内高校第一名。随着国际叫我那个的日益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多所英、美、澳、加著名高校合作开设英国大学商务金融3+2本硕连读课程、硕士1+1课程,为国内学生到英、美、澳、加等国名校留学深造创造更好的途径。
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在此基础上1997年组建成立了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财政学家安体富教授,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财税专家郭庆旺教授,党委书记为王宏伟副教授。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后,财政金融学院获得了空前发展,编写了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和《财政学》,奠定了其在财政金融高等教育领域领头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财政金融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学、财政学于1988年、2001年、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三次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金融学院汇集了我国财政和金融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既有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外知名的我国财政金融学界的元老,又有陈雨露、吴晓求、郭庆旺、赵锡军、任淮秀、汪昌云、朱青等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学院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讲师12人;现有学生1674人,其中本科生1101人,硕士生390人,博士生183人,留学生22人(2008年春季数据)。
依托财政金融学院学科基础和学术力量建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内财政金融领域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以开放式的科研机制、一流的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驻所研究,为中国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基地。2004年获得优秀基地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金融学科均被纳入“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序列,陈雨露教授参与主持的“金融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财政金融学院在国内倡导“大金融”发展战略,探索国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果,其中“金融实验班”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财政金融学院坚持融贯中西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等著名的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哈维·罗森、本杰明·弗里德曼、兹维·博迪、麦金农、费尔普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应邀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财政金融学院还设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该讲座正在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随后设立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已经成为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奖项。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与美国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训研究生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外向型的高级财政金融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财金,凝聚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在这中外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承载了每一个财金人的光荣与梦想。回首过去,人文科学论坛中高端对话言犹在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铭刻在心。我们不会忘记,“一二·九”大合唱中气贯长虹经久不息的“黑龙江波涛”,还有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我们不会忘记,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财金健儿、“五·四”汇演中屡创佳绩的财金学子。我们有着财金这个共同的名字。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并肩上路,在财政金融领域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聆听大师的声音,品味学术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悦,这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每一个财金人都是学院的名片,也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逝去的日子都是光辉岁月,前方的道路依然海阔天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考试科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书篇四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拥有突出优势,在多年的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金融类学科评比中一直稳居国内高校第一名。随着国际叫我那个的日益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多所英、美、澳、加著名高校合作开设英国大学商务金融3+2本硕连读课程、硕士1+1课程,为国内学生到英、美、澳、加等国名校留学深造创造更好的途径。
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在此基础上1997年组建成立了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财政学家安体富教授,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财税专家郭庆旺教授,党委书记为王宏伟副教授。
早在20世纪50年代,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后,财政金融学院获得了空前发展,编写了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和《财政学》,奠定了其在财政金融高等教育领域领头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财政金融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学、财政学于1988年、2001年、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三次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金融学院汇集了我国财政和金融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既有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外知名的我国财政金融学界的元老,又有陈雨露、吴晓求、郭庆旺、赵锡军、任淮秀、汪昌云、朱青等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学院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讲师12人;现有学生1674人,其中本科生1101人,硕士生390人,博士生183人,留学生22人(2008年春季数据)。
依托财政金融学院学科基础和学术力量建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内财政金融领域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以开放式的科研机制、一流的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驻所研究,为中国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基地。2004年获得优秀基地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金融学科均被纳入“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序列,陈雨露教授参与主持的“金融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财政金融学院在国内倡导“大金融”发展战略,探索国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果,其中“金融实验班”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财政金融学院坚持融贯中西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等著名的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哈维·罗森、本杰明·弗里德曼、兹维·博迪、麦金农、费尔普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应邀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财政金融学院还设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该讲座正在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随后设立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已经成为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奖项。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与美国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训研究生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外向型的高级财政金融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财金,凝聚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在这中外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承载了每一个财金人的光荣与梦想。回首过去,人文科学论坛中高端对话言犹在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铭刻在心。我们不会忘记,“一二·九”大合唱中气贯长虹经久不息的“黑龙江波涛”,还有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我们不会忘记,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财金健儿、“五·四”汇演中屡创佳绩的财金学子。我们有着财金这个共同的名字。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并肩上路,在财政金融领域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聆听大师的声音,品味学术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悦,这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每一个财金人都是学院的名片,也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逝去的日子都是光辉岁月,前方的道路依然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