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8.撰写读后感时,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把握书中精华和核心观点?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读后感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孝敬长辈、老师和父母,做一个好孩子。比如你帮妈妈洗衣服,做家务,妈妈对你说,谁做的,你不告诉妈妈,就觉得自己是无名英雄。妈妈一直叫你吃饭,你要等半天才来吃饭。这些都是不孝顺的行为。
《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里面说课堂总是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发言,没信心,甚至有些同学站起来都哑口无言,怎么办?我们要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他们降低难度。比如说有的同学回答不了问题,我们会让他重复同学问题都可以,回答完后,让他重复一遍。有的同学讲话,一句都讲不通,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他读一遍。
《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很好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同学。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二
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它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三
我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它吸引,深受启发。书的内容共有四讲:人生的态度、孩子应有的言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字字句句都是现身说法,内容非常丰富精彩。
我现在有了羞耻心,知道打架原来不是英雄的道理,还知道了怎么让学习事半功倍。其实老师在我们的一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要感谢她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却完全不求回报,我要说谢谢你励老师,做你的学生真的很幸运。
我也从中学会了《弟子规》,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孝心是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永恒的动力”。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从今天起大家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四
爱心伴孩子成长包括人生的态度、孩子应有的言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家读了有何感悟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们今天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那么,在我们平常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又怎样育好人呢?在此,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浅谈一些看法:
首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时常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沟通,谈谈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做他们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进、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走近我们。因为“热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呀!
其次,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感恩方面知识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可讲些关于感恩的。
名人名言。
名人故事等。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鲁迅的“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卢梭的“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莫泊桑的“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居里 夫人的“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等等。学生都知道诸葛亮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楷模这在他数十年后的《前出师表》中有充分的表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次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以此来感化、教育学生。
再次,让学生明白:何为感恩,为何感恩,感恩的价值意义所在。简单地讲,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里的一切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资本。
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懂得宽容,不再抱怨,不再计较;学会了感恩,我们便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身边的人;学会了感恩,我们就会报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会了感恩,我们会摒弃那些阴暗自私的欲望,使心灵变得澄清明净......
最后,让学生了解一下感恩节,并且在感恩节这一天,做好一、两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感恩,践行感恩。感恩节是美国人定下的一个古老的节日,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每到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非常热闹,有到教堂做感恩祈祷的,有化装游行的,有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的......行式多样,活动丰富。尤其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大摆筵席,食物非常丰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食物。这两种“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回忆先民艰难开拓的经历。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思想却源远流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让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感恩就深入了人心。同时,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对“感恩”在许多方面也有所描述,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得人花果千年香,得人恩惠万年记”等。可让学生参考以上各种方式或自己采取某种有意义的方式,来加深、巩固对感恩的理解,且能践行感恩,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当然,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民教师。注重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少抱怨、多宽容;少些功利私欲之心,多些慷慨大度之意;多读书看报,少指手划脚;少挑剔别人的弱点,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多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总之,不要忘了:我们是教师,“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不要忘了: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条获得能量与成功的途径!
看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令我不禁的感触起来。想起许许多多自己在校读书时候的回忆,想起了为我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的老师;肖陈颖老师说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须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前提是要有一个颗仁慈的心,要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想要真正帮到孩子,我们就要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用心感受,绝对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爱,我们昨天唱歌,是无私无我的为对方付出,甚至无求的付出,那才是真爱。不是说我对这个孩子,我现在这样对你的目的是要你考一个好成绩给我,那是交换,那是在逼孩子走一条路,那不是真爱。但是我们去想其实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没有父母不爱的。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不管是老师也好、父母也好,都得回到原点,从头学起什么是爱,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它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五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肖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在书中我看到:肖老师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老师这里,老师帮他们养。看到这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六
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完全从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和学生的点点滴滴,鲜活的案例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一位乡下老妈妈的朴实而直白的育儿经令我印象最深。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曾经讲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近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也明确指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七
有幸读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她是来自四川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翻看了书中的内容简介,从简介里可以看出:孝心、爱心、恭敬心。
首先,《弟子规》作为童蒙养正的读物,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弟子规》让我茅塞顿开,要让我们学会尊重懂得感恩。然而,《爱心伴孩子成长》正是肖老师将《弟子规》应用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能够为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育的动机”决定成败。肖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了好分数有可能能上个好学校,以后会有个好工作,甚至赚好多钱,但这并不一定就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人生。从中得知,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想一想孩子们的动力发源地在哪里。同样是教育,同样是做,是怎样将孩子的“心”引往哪个方向。
最后,在《老师的威信从哪里来》这篇内容中。讲述了肖陈颖老师在刚刚开始当老师时,几位教龄比肖陈颖长的教师向她介绍了一位十分受孩子们欢迎的老教师,因为这位教师也是她们刚刚出道时的老师。她特意去拜访这一位老教师,从中也让她理解了当老师可以有三种威信: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就要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同时,也要向肖陈颖老师那样,自己应该也去学习一下传统文化。这让我知道了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是十分不容易的。
总而言之,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中有爱。因此,德行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恭敬心,这样孩子不光学得很好,还会学得很快乐。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落实,让孩子重力行、重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才能懂事、乐学。再次感谢肖陈颖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证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羊伴虎睡歇后语。
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9论文。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和博学的人相比,我站在这里诚惶诚恐,但作为一名家长,我愿意就孩子读书的问题与大家互相交流。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名有用之才。我们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教训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30多岁的年龄,有多少合适的经验和教训教给他们?书籍是浓缩的精华,浓缩了古人和今人的智慧,是无数人经验和教训的结晶。我相信伴着书籍长大的孩子是睿智的,心境是平和的,精神上是富足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的孩子将来写作文肯定是小菜一碟的。
关于读书的事,几年前的某一天,我确实认真的思考过,如何让孩子尽早地爱上读书,让孩子对书产生感情,让他知道书中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着他去发现,我当时想了很多。我前后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儿子一起成长》、《我的事业是父亲》、《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妈妈不坏孩子不爱》、《世界上没有懒孩子》。深刻的明白读书对一个孩子多么的重要。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我就有意培养他看书的兴趣,只要有空,每天晚上都会读书给他听。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龙翔澈自己拿着一本书看,我很惊讶而且很惊喜,问他自己不认字,能看懂吗?他说没人和他玩,很无聊。那是他第一次主动的`长时间的看书。是的,在我们无聊的时候,书籍会是我们的朋友和心灵的港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孩子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孩子才能爱上读书。有一次去书店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挑选儿童书,孩子自己看上了一本水果和动物的小画书,妈妈说不能买,要买这本古诗的书。孩子的兴趣就这样被妈妈无情的扼杀了。
为了培养孩子对书的感情,以前闲暇的时候,周末我会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只要孩子喜欢看的书,就给他买下来。去超市的时候,也会去卖书的区域先让孩子选一本喜欢的书。书籍也成了他的玩具和小伙伴。因为看的书多,没有特意教他认字,他就早早地认识了很多字。
上了小学以后,特别是学完拼音以后,没有插图的厚一点的书他就能自己看了。因为喜欢看书,学习似乎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儿子现在已经过了三字经和古诗一级。平时的作业也不用太过监督,他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当读书成了一种习惯,儿子喜欢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午睡前或者闲暇的时候看。
据说学校为了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每个楼层的开放书架、楼道内的书形展板、各班教室后面的彩色书架等,都能让学生在学校拥抱、亲近大量的书籍,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正如“书香伴我过寒假”作业的宣传页中说的,一个孩子一天看上30分钟书,一年就能看上很多书。读书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每天让孩子都能看上一会书,时间长了,效果是惊人的。一本优秀的书就如一支紫丁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恣意的芬芳着。这种经典的芳香还将润泽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光知道玩,不知道看书。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回到家就玩游戏、看电视,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在玩而他自己在读书,读书就成了一件苦差使,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了。所以,如果可能,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准备一本枕边书,晚上睡觉前或者没事的时候看,孩子看到你在看书了,他自己也会觉得看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读书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重复,才能养成习惯。孩子们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
给孩子一对翅膀,他能够飞翔,给孩子一个支点,他能够撬动地球。我相信,书籍就是孩子的翅膀和支点,如何给孩子一对翅膀?如何给孩子一个支点?让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