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鉴定报告篇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05年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6~5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识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概念。2.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学准备:彩笔、小棒,三角板,直尺、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约3分钟)
一、谈话导入:
回顾旧知
师:我们学过哪些直线图形?(生可能说:学过直线、射线 线段)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生可能说:相交、不相交„„)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根据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直线的特征,问题“说一说你对两条直线有哪些认识?”既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也给一部分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探究新知:(约17分钟)
1.两条直线的关系。(约5分钟)
(1)画一画。
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直线。请你动手用两根小棒摆一下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画了几组两条直线,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4)分一分。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一类,不交叉一类
b、分为三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一类,交叉但不是直角一类
2.引导学生分类。(约12分钟)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注意点:
(1)第三个图应该是相交。师应该从直线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延长,得出两条直线相交。
(2)理解在同一平面的概念。比如与d1ci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
中,aa1
1、提出平行的概念
师:两条直线,在延长的情况下,依旧没有相交。我们在数学上就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二次分类—认识垂直
师:在相交的基础上,将其再次分类。把相交成直角的归位一类。提出垂直的概念。
3、读一读
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4、说一说
用“谁是谁的平行线”、“谁是谁的垂线”说一说,加深理解。体会“互相”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归纳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并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活动,加深对互相平行、互相垂直概念的理解。】
三、应用练习:(约15分钟)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线(以教室中的为例)
2.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对下图进行分类
3.找出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4.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对概念的理解。
平行线的运用:高速公路双向行驶的好处。。
垂直的运用:十字路口交通图。。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变式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又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外作业:(约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可能会说自对两条直线有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不在同一平面内
六、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节课中,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从“活动”的视角来重组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操作和探究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设计把教材例1和例2的内容进行了重组。教学中把例1中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这部分教学内容后移,而是把例1中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例2的内容三角形的特性安排在一起教学,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以“探究”的方式来组织活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时,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先让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通过看书自学自主学习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到动手画高、指高最后到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几组底和高,每一个活动教师都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鉴定报告篇二
鉴定报告格式和内容
鉴定报告编写格式与内容要求
1.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建筑面积、建造年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结构体系、基础形式;
鉴定委托单位,鉴定目的、范围和要求。
2.执行标准和依据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一号修改单《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设计图纸、质保资料
相关检测报告
3.查阅资料及现场检查/检测情况
设计简单描述,结构平面示意图
质保资料小结
基础部分
上部承重结构:梁、板、柱、墙
维护系统
关键构件裂缝示意图
4.承载能力验算条件
恒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
1/2
鉴定报告格式和内容
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计算软件
5.安全性鉴定
(根据构件及检查项目评定子单元安全等级,进而做出鉴定单元评级)
5.1地基基础
描述评定方法、内容和结论
5.2上部承重结构
各种构件安全性评级
结构的整体性评级
侧向位移评级
上部承重结构评级
5.3 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
5.4 安全性鉴定结论
6.抗震鉴定
6.1 场地地基和基础
6.2根据房屋类型进行一级鉴定,不满足要求时进行二级鉴定
6.3必要时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验算,给出验算结果
6.4按抗震鉴定标准给出抗震鉴定结论
7.建议
2/2
鉴定报告篇三
附件(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要求)
一、基本情况
1.申请设立专项资金单位的基本情况:申报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主管部门名称等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资质等级等。
参与管理专项资金的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等。
2.申请设立专项资金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务、职称、专业、联系电话、与专项资金相关的主要情况。
3.专项资金基本情况:专项资金名称、性质、使用单位及范围、主要工作内容、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情况;绩效目标;资金来源渠道和总投入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专项资金设立或变更背景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收益范围分析;需求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省和我市的政策,是否属于国家、省和我市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和范围。
2.专项资金设立或变更的必要性。专项资金设立或变更对促进事业发展或完成行政事业性工作任务的意义与作用。
3.专项资金设立或变更的可行性。专项资金安排的主要
工作思路与设想;专项资金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分析,包括绩效指标分析;与同类项目的对比分析;专项资金预期绩效目标的持久性分析。
4.专项资金实施风险与不确定性。实施存在的主要风险与不确定分析;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分析。
三、实施条件
1.人员条件。专项资金协管部门及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使用单位及参加人员的姓名、性别、职务、职称、专业、对使用范围的熟识情况。
2.资金条件。专项资金投入总额及投入计划;对财政预算资金的需求额;其他渠道资金的来源及其落实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手段。
3.基础条件。专项资金协管部门,使用单位及合作单位完成目标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重点说明使用单位及合作单位具备的设施条件,需要增加的关键设施)。
4.其他相关条件。
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专项资金使用的阶段性目标情况,分阶段实施进度与计划安排情况。
五、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专项资金投资形成资产和收益的产权及管理方式,存续期限届满后资金和资产的清算工作。
六、主要结论
鉴定报告篇四
附件2:
房屋建筑安全鉴定报告内容要求
1.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建筑面积、建造年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结构体系、基础形式; 鉴定委托单位,鉴定目的、范围和要求。2.执行标准和依据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设计图纸、质保资料 相关检测报告
3.查阅资料及现场检查/检测情况
设计简单描述,结构平面示意图 质保资料小结 基础部分
上部承重结构:梁、板、柱、墙 维护系统
关键构件裂缝示意图 4.承载能力验算条件
恒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
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计算软件 5.安全性鉴定
(根据构件及检查项目评定子单元安全等级,进而做出鉴定单元评级)5.1地基基础
描述评定方法、内容和结论 5.2上部承重结构 各种构件安全性评级 结构的整体性评级 侧向位移评级 上部承重结构评级 5.3 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 5.4 安全性鉴定结论 6.抗震鉴定
6.1 场地地基和基础
6.2根据房屋类型进行一级鉴定,不满足要求时进行二级鉴定 6.3必要时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验算,给出验算结果 6.4按抗震鉴定标准给出抗震鉴定结论 7.建议
鉴定报告篇五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内容和要求
国家级和电力建设工法编写包括11项内容:1)前言;2)工法特点;3)适用范围;4)工艺原理;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材料与设备;7)质量控制;8)安全措施;9)环保措施;10)效益分析;11)应用实例。
其中,工法特点、工艺原理是编写的关键,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是编写的重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背景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研究过程和评审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环保要求等。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①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②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③ 在介绍工艺流程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详细介绍。进行必要的施工组织及施工管理的介绍。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常规的材料和设备不要写入。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不少工法没有或缺少引用的重要规范标准:如电缆沟防腐缺gb50108-2008和gb50224-2010,有些工法近半数是过期作废的标准);多数工法都有采用过期作废标准的情况;标准应注明年号,以免使用过期作废标准)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方法,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多数申报材料中未列出),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多数申报材料中未列出)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水土保持、大气、噪声污染、人员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经济效益:直接(物料消耗、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与其他方案比,减少杜绝事故,提前工期产生的效益)
社会效益:推进科技进步;创造施工记录;提前工期对社会的贡献;环保方面。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简要介绍),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项成熟的工法,一般应有三个工程实例(已成为成熟的先进工法,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推广的可适当放宽)。
对于在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材料与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涉及技术秘密的内容,在编写工法时可予以回避。申报国家级工法时,须在申报材料中加以说明,有关部门在审定时,应当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秘密加以保护。
按照上述内容编写的工法,层次要分明,数据要可靠,用词用句应准确、规范。其深度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编写工法的注意事项
(1)工法内容应确保安全,不得有安全质疑。
(2)依据要充分,必要的科学计算不能省略。
(3)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操作和质量如何控制要交待清楚。(4)内容要详实,要展现创新意识、推广价值,防止简单事项罗列。
(5)先进性可全面阐述,切忌轻易否定类似的其它工艺方法。(6)获得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电力科技成果奖的项目,要交待清楚是否鉴定、有否查新、有否专利、是否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