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辣椒精深加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篇一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产业来抓,采取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科技服务,扩大基地规模等措施,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进程,使全市的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之快、生产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经济效益之好的喜人趋势,这些都是近年来少见的,也是我市目前农村其它主导产业所不具备的。现在我市的木耳生产总量已跃居全省县市之首。
1、生产总量:我市的食用菌种植主要是以黑木耳种植为主,起步是从1988年开始,当时全市只有50万袋地栽木耳,从2002年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时期的,2002年末我市的食用菌生产总量是9000万袋,2005年登上4亿袋台阶,达到了4.1亿袋;2007年登上了5亿袋的台阶,达到5.1亿袋;今年尚志市区域内食用菌生产总量一下跨过6亿袋的台阶,直接发展到7.6亿袋(详见表一.包括苇河林业局9000万袋,亚布力林业局7000万袋),比上年增长49%。尚志本市农民栽培食用菌总量达到6亿袋,其中地栽木耳达5.8亿袋,菇类2000万袋(我市的菇类主要有滑菇1500万袋、香菇90万袋、平菇200万袋、榆黄蘑100万袋、金针蘑30万袋、猴头蘑50万袋,其它30万袋),黑木耳生产量占我市食用菌生产总量的96.6%,预计2008年产干木耳3.9万吨(包括苇亚林业局8100吨),鲜蘑菇产量达2万吨,合计总产量达5.9万吨。预计全市食用菌种植收入达110547.1万元(包括苇亚林业局的22800万元)。目前在全省县市中,我市的木耳生产总量已跃居全省之首,木耳生产总已超过东宁县的总量(东宁县的黑木耳总量是5亿袋)。
2、生产区域:近两年我市的地栽木耳生产范围迅速扩大,由东部重点乡镇迅速向中西部乡镇扩展,黑色产业遍及全市。目前生产总量在3000万袋以上的乡镇有珍珠山、苇河、亚布力、鱼池、石头河子、乌吉密、亮河,其中超亿袋的乡镇有珍珠山(2亿袋),苇河(1.43亿袋)。珍珠山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专业乡。在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目前我市现有村级专业协会28个,乡级专业协会8个,市级专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2个。现有专业村屯23个(详见表四)。专业户1.2万户,其中5万袋以上的专业大户780户,10万袋以上的大户就有30多户。
3、加工规模:我市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15家(详见表三),主要分布在苇河、珍珠山、乌吉密、亚布力、尚志五个乡镇。其中珍珠山有5家,苇河有6家,乌吉密2家,亚布力1家,尚志1家。在这些加工企业中珍珠山自然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特绿特菌业有限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压缩干品、精选袋装干品、盐渍品和保鲜品四大系列。其中主要以压缩干品和精选袋装干品两大系列为主。预计2008年全市食用菌加工总量将达到1.2万吨,其中压缩木耳2000吨,压缩元蘑、榛蘑、猴头等500吨,精选袋装干品4898吨,菇类保鲜产品900吨,菇类盐渍品3800吨。加工企业预计年产值达3.86亿元。
4、经济效益:从2006年开始我市菌农的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2007年食用菌产业全口径销售收入8.8亿元(包括加工、流通收入),其中食用菌种植收入5.6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8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8%。专业乡的人均收入更高,如珍珠山乡去年农民人均食用菌纯收入超万元。去年食用菌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2亿元。2008年预计食用菌产业全口径销售收入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木耳种植预计纯收入7.8亿元(木耳平均每袋纯收入1.03元),仅木耳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蘑菇类种植收入可达2400万元,加上鲜蘑菇的收入,今年食用菌产业可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680元,比上年增长43.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7%。预计2008年全市食用菌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86亿元。
5、相关产业良性发展:由于大规模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牵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目前,全市较大规模的菌种生产企业有4家,菌种生产大户(生产2级菌3万瓶以上的)有30多户,菌需物资经销商店达
30多家,在苇河镇形成菌需物资供应一条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在生产旺季时苇河、珍珠山一带每天都有近百台车运输木耳、蘑菇和食用菌生产物资,如锯沫子贩运户在苇河、珍珠山一带就有20多户,珍珠山乡锯沫子贩运大户杜启明一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还有十几个锯沫子贩运户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如珍珠山的唐忠志、赵兴梅、扬坤等这些贩运户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从去年到现在的工作重点是把产业化建设放在首位,具体在基地发展、龙头建设、协会完善、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高菌农的生产技术水平。近几年一直是我市地栽木耳大发展的时期,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新菌农户不断增加,虽然他们的生产热情高,但不懂技术,没有经验,是他们在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因此,从去年到现在全市把科技培训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科技培训,先后请示东北农大、省食用菌协会和本地的土专家,深入到珍珠山、苇河、乌吉密、鱼池等十几个乡镇,20多个村屯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人次达3500多人次。重点为农民培训接菌、灭菌、养菌、采摘和晾晒等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菌农生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促进了菌农增产增效。
2、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涌现。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市在重点乡镇建立了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和生产示范户。目前全市已建立示范园区6个,科技示范户50个。主要有乌吉密乡小九村、苇河镇兆林村、珍珠山乡珍珠村、亚布力镇双河村、鱼池乡筒子沟村、石头河子镇宝山村。通过示范园区建设,以推广的新技术有:滚动扎眼、高菌袋栽培、新高压灭菌等方面的技术。推广的新品种主要是:苇河生产的液体菌种和苇河宏伟菌业研究所生产的“龙江纯”固体菌种。尤其是液体菌种推广速度快,因为液体菌种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周期短,深受广大菌农的欢迎。液体菌种生产规模由2006年的几十万袋上升到今年的3000多万袋。
3、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其服务功能。在食用菌产业中,近几年我市的村级协会发展得比较快,但有许多的协会制度不健全,作用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从去年开始,对28个村级专业协会进行整章建制工作,做到有专人管、有办公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35%的协会进行了整顿,如珍珠乡食用菌协会、乌吉密乡小九食用菌协会、鱼池乡筒子沟村食用菌协会、苇河镇兆林村食用菌协会等,经过整顿各项制度健全,作用发挥突出,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去年还成立了小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4、扩大宣传,吸引各界人士来尚志兴建食用菌大市场。我市的食用菌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超过我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东宁县。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问题也就显得越来越突出。由于我们现有的加工企业加工能力有限,所以大部份产品要靠市场批发和零售进行销售,但由于我们没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所以一些商贩和菌农就到很远的绥阳、大连、沈阳等批发市场去销售,这给广大菌农在生产和销售上带来很大的不便,增加了菌农的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快速流动。因此近两年我们在报刊、各种展销会、各种培训班上广泛宣传我市食用菌,目的是吸引各界人士来考察投资,兴办大市场,通过努力去年来了一些客商考察,但都没有结果。这项工作今年有了新的进展,在苇河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有人合伙投资开始在苇河动工兴建食用菌批发大市场。
5、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市人大及市有关部门在食用菌产业上共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4个,争取项目资金270万元,其中哈市农委给予尚志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资金60万元;农业部、省农委、哈市农委给予乌吉密乡九北村一村一品及食用菌加工企业扶持资金5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黑龙江特绿特菌业有限公司向上争取发展资金100万元,建成一条全封闭、工厂化金针菇生产线,年产金针菇180吨以上;省级龙头企业珍珠山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向上争取企业发展扶持资金60万元,增加了两台干品压缩机,年加工量增加25%。
我市的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许多问题和矛盾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一些新的问题也会不断产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业发展不平衡。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多,中西部少,地少人稀的珍珠山乡能发展到2亿袋,而条件比其优越的乡镇有的不足其百分之一;二是品种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是木耳多,菇类少。
2、产业环境不优良。我市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不断涉及其它领域,如水力、电力、交通、金融、环保等方面。当前比较突出的的问题:一是供电容量太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大约要增加2—3倍的容量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二是交警部门对运输黑木耳车辆罚款太多,干木耳体积大、重量轻,满满一车木耳没有多重,体积却很大,所以引起交警的特别注意,运输木耳车辆天天挨罚。上述两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市境内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发展环境,广大菌农、加工企业对此意见很大。
3、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着产业的做大做强,所需要的社会化大服务也越来越多,诸如科技、资金、信息、销售、管理、协调等。当前在服务领域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有一些企业和种植户还缺少发展资金,资金服务不到位;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服务滞后;四是对外宣传力度差,无论是在品牌宣传上,还是在产业规模上宣传都比较弱;五是菌种管理和菌需物资管理没有进入到正规化管理。
4、龙头牵动力不强。我市的食用菌加工企业目前虽然已发展到15家,但是规模都不大。这些企业的干品加工量合计才能达到6500多吨,占总产量的15%;新产品开发滞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产品始终还是原来的老产品。企业的规模不扩大,牵动力不强,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5、安全、绿色生产宣传不够。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目前在安全和绿色生产领域里,暴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菌农生产用的灭菌锅炉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是用油灌改造的锅炉安全隐患比较大;二是有部分菌农在木耳栽培床上为了清除杂草打药太多,有的菌农用生产素太多,这些都影响了产品的绿色质量要求,降低了品质;三是用过的废弃料乱扔乱放比较严重,尤其是专业村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白色污染比较严重,废弃料堆放到处都有。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08年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生产总量再增加,产品质量再提高,生产技术再升级,努力打造全国食用菌大市。工作重点是增加科技含量,推广先进技术,扩大加工规模,搞活市场流通,强化行业管理,增加农民收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辟食用菌产业新增长带,扩大食用菌总量。实践证明食用菌产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前景好、易推广的富民产业。应该在全市进一步扩大生产覆盖面,由东部重点区域向西部重点村屯推进,特别是老街基、一面坡、元宝、帽儿山、黑龙宫等原料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应该开辟新的食用菌基地,从而扩大食用菌总量。主要措施:一是中西部乡镇派人到东部学习技术。二是在土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市乡要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吸引食用菌大户到西部发展。三是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四是多种经营办组织协调东部地区有经验的食用菌土专家到西部指导。五是组织中西部菌农依靠订单发展生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六是中西部乡镇发展一个示范村,到年底食用菌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0%。七是要积极引导广大菌农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菇类种植,满足市场需求,多渠道增加菌农的经济收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实现食用菌发展区域平衡、品种平衡。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菌农生产技能。利用东北农大与我市开展校县共建活动的有利契机,借助他们的科技力量,全面实施三个技术培训工程:一是技术骨干培训工程。以特绿特菌业有限公司为培训基地,利用东农的科技力量进行培训,使全市每个行政村有1-2名食用菌技术员,每个重点村有2—3名以上食用菌技术员。二是巩固和完善示范指导工程。重点是加强和完善珍珠山、苇河、鱼池、亚布力、亮河、乌吉密6个重点乡镇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继续搞好重点乡镇专业示范村和生产示范大户的的扶持工作(每个重点乡镇1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其它乡镇要建立5至10个科技示范户。三是实施全员培训工程。通过市训师资、乡训骨干、村训全员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大面积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以食用技术为主,包括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拌料、灭菌、接菌、养菌、采摘和晾晒等生产全过程的食用技术。
3、扩大精深加工,扶强扶壮龙头企业。要围绕扩大加工规模、开发新产品这个主攻方向,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扩大现有企业加工规模。下半年的重点是抓好特绿特菌业有限公司的黑木耳汁生产项目和乌吉密乡小九村的食用菌山野菜加工厂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多万元,目前企业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土建工程开始施工,预计十月建成投产,安置劳力35名。二是开发新产品延伸加工链条。在食用菌饮品、菌酱等即食品上搞突破,要确保今年10月底前乌吉密牌黑木耳汁新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同时积极鼓励其它企业在木耳粉、木耳片、食用菌保健品等方面进行新探索。三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动员和引导广大菌农搞加工,千家万户上加工,走小加工大群体的路子。四是利用各种渠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市人大以及市有关部门将继续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总额努力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市食用菌产业办公室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在用电、用水及收费、生产资金和生产物资等方面为菌农搞好协调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食用菌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4、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菌农的组织化程充分发挥全市食用菌专业协会联合会的服务作用。要调动协会的积极性,主动为菌农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搞好全方位服务。市里要成立若干个服务队,主要有科技服务队、菌种服务队、能源服务队、市场信息服务队、安全生产服务队、项目论证开发服务队。各服务要切实履行职责,为菌农搞好服务。同时市级联合会要承担起行业自律管理职能。继续搞好乡村专业协会的完善工作,重点各乡镇要成立或健全乡镇级的食用菌协会,同时重点乡镇每个村都要组建或完善村级食用菌协会。市乡村三级协会要做到“五有”,有规章制度、有办公地点、有专人负责、有综合服务、有定期活动。
5、加强对菌种企业的管理,推广高产质优的优良菌种。针对我市菌种企业多、家家都制菌,导致菌种杂、质量差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依法严格对菌种生产企业和生产户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菌种生产企业和生产户要坚决取缔,对于合格的菌种生产企业要进行登记注册,发放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大力推广和普及优质菌种。下步推广和普及的重点菌种是液体菌种,这类菌种在我市已辐射到山东、河南、福建等地。液体菌种的优势是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周期短,深受菌农的欢迎。我市现有的苇河液体菌种生产企业是我市唯一的液体菌种生产企业,要鼓励和扶持企业采取招商引资或者合伙经营的办法,扩大生产规模,目前这个企业已吸引资金100万元,用于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其成为功能齐全、生产规范、标准作业的菌种生产企业,为全市的菌种生产提供示范样板。同时充分抓住校县共建的有利时机,利用东北农大的科技优势,研究、开发、推广东农品牌菌种,以此来确定我市的主栽品种,解决菌种杂、质量差的问题。要依托东农的技术资源,研究开发食用菌生产的替代原料,从我市的现有资源出发,研发利用玉米芯、豆秸杆、牛粪、树叶等原料进行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此来解决原料短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6、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形成食用菌及菌需品集散中心。目前由个人集资,在苇河兴建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门市房228个,库房28个,综合服务楼一座,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目前正在平整场地,土建工程近期开工,土地使用方面已上报省里,正在审批中。计划今年10月
1日前完工。市场建成后,年交易额12亿,可以安置400人就业,100多台车辆搞专业运输。二是组织专人收集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指导生产。三是制作尚志食用菌网站,扩大网络宣传,提高知名度。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优良发展环境。食用菌产业在我市农村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农民收入高。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已在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形成共识。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在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给与一定的宽松政策。一是运输:凡在我市境内运输食用菌产品的车辆,如有违章违规、欠费等问题的,交警、运管、征费等有关部门,不予罚款、扣车处理,要对其进行提醒教育后放行。二是供电:在食用菌生产区域内,生产高峰时,电力部门要采取措施给予增容,增加供电量,满足生产需要,生产高峰过后,临时变压器可以及时报停。三是金融:信贷部门要为菌农和企业提供优异服务,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为食用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培训:要加大对菌农的培训力度,实施农民工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免费对全市菌农进行培训。五是项目支持:对全市食用菌科研、技改项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其向上立项争取资金提供便利,对重大项目市里要指定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跟踪服务。对食用菌废弃料的再利用、沼气池建设项目要给予农村新能源项目补贴。对菌农的灭锅改造由市安全局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市政府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基金。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食用菌发展基金,由市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统一支配。主要用于菌农的科技培训,奖励食用菌生产大户和对食用菌产业贡献突出的人员,建设尚志黑木耳网站和扩大对外宣传工作等。召开食用菌年会用。同时市人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用于基地建设和企业升级改造等。今年将重点扶持乌吉密黑木耳汁和小九村新建的食用菌加工厂项目,到年底这两个项目都实现批量生产。
辣椒精深加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篇二
按照政协通海县2005年工作计划和主席会议的安排,在政协副主席杨开伟、杨文良的带领下,于2005年3月28日至4月7日,组织政协部分经济科技界委员、县畜牧局负责人以及部分养殖大户和食品加工企业法人共10人,对四川成都德阳市、什邡市、宜宾市、新津县等地的食品加工和养殖业情况进行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成都等地畜禽养殖及畜禽产品加工的基本情况四川成都等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食品加工业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都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各种养殖及食品的加工。把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有机结合,为促进当地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发挥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特色优势,经过他们认真调查研究、方案比较、反复论证,委托国家有关部门对本地养殖产业、食品加工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把德阳市、什邡、宜宾等地规划为高品质无公害猪肉的生产、加工基地,把养殖产业列为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并据此提出建设100万头以上生猪屠宰加工厂,以此为龙头,联动、带动成都生猪产业化发展项目,确定由德阳、什邡知名企业四川省什邡高金元一食品有限公司、得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美好火腿肠生产线、泓阳养殖公司等承担项目实施。整个项目通过良种繁育、商品猪生产、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加工、流通体系及防疫检疫监督等五个工程体系的建设,完善了生猪产业链,推进生猪产业化和食品加工进程,通过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各地区及周边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成为本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在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四川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是以遂宁高金为母体,整合“高金”射洪公司、宜宾“高金”、广元“高金”、泸州“高金罐头公司”、“高金”牧业、“高金元一”组建而成的以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分割、鲜销连锁经营、罐头食品生产及猪肉食品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四川最大的出口型肉类综合加工企业。该公司年生猪养殖能力达100余万头,加工能力达250万头,销售收入达18亿元。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投资3.3亿元,引进丹麦、德国、法国等世界一流的屠宰、精深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按“欧共体”、美国农业部等国际质量标准,建成以冷鲜肉、高低温西式肉制品,对日出口的“蒸煮肉”、“熏烤肉”制作及生物科技开发为一体的大型、现代花园式的高金食品科技园。高金公司强大的实力与良好的发展势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新组建后的高金元一公司拥有按“殴共体”卫生检疫加工工艺设计的年屠宰60万头生猪的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分割肉、白条肉、冷鲜肉、大小包装肉制品及副产品100余个品种、3万余吨,其中“元一牌冷冻猪分割肉”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公司从生猪原料的采购到市场销售,经过了29道工序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先后通过了iso9000和haccp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认证,并获得四川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证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产品在成都、德阳等城市的各大超市深受消费者信赖,冻产品主销北京、上海、东北、广东、湖南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并对香港、澳门和俄罗斯进行了出口注册。公司还被省、市、县三级确定为2004年至2005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二、我县开展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和条件
1、近几年来,全县保持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契机,通过种、料、管、防、训五大体系建设,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每年全县生猪出栏可达20万头以上。
2、养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我县母猪、仔猪、肥猪共同发展,已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亮点。出栏率保持较高水平、母猪生产率逐步提高、肥猪育肥和品质性能良好、猪的疫病防治有科学保证,为发展生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养殖业区域规模化初步形成。随着我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规模养殖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龚杨、石山嘴、万家和黄龙四个规模化育肥猪饲养专业村,对本县及县外的肥猪供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社会化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良种繁育体系,饲料加工推广体系、疾病防治体系、畜产品加工运销及市场体系、技术推广体系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县良种繁育场和供精站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母猪1500头,商品仔猪2500头,年可供优良种猪的精液3.5万瓶,可改良母猪1.4万窝。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并实现了对动物主要疫病的定期监测、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的反馈,为疫病诊治、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通海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县的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加工业主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刺激本县的食品加工、拓展市场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优势将更为明显。
三、对我县开展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领导,着手制定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规划。食品工业将成为一大产业,养殖和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是这一产业的支柱。我县提出的“工业强县”战略,应当包含畜禽产品的加工项目。养殖业是千家万户的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养殖大户、专业户和农户齐头并进的态势,每年出栏的畜禽超过二百万只(头),产值达到2.2亿元。但是出售活禽(畜)等初级产品仍然是普遍现象,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是我们的软筋,因此,县政府应当利用我县的畜禽生产优势,加工畜禽产品的传统,成立班子和工作机构,开展调研,制定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规划,使养殖和加工配套,出栏的数量和产生的效益相符,养殖户、加工户和财政“三赢”。达到发挥优势,开辟财源,富民强县的目标。
2、投入资金,扶持现有养殖,特别是食品精加
辣椒精深加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篇三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培育
(部省会商第一次议题背景材料)
一、背景和意义
2007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自1985年以来连续23年保持全国省区首位。然后近几年每年减少农业用地达60多万亩,替补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匮乏,人口又在不断增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还有500多万农民转移就业难度更大,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相当困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培育新兴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十五“期间,我省组织实施了《农产品加工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在水产加工品、传统肉制品、蛋制品、水果、罐头、精制茶叶、黄酒、食用菌、蜂制品、竹材综合利用、软饮料、部分加工装备与机械等行业的产量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布局呈区域化发展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目前我省已有近30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专业园区,加工企业的规模、技术装备、生产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科技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收入达800多亿元,增加值达200多亿元,利税80多亿元。但目前我省本领域的科技瓶颈问题主要有:(1)生产设备的成套化程度低,高新技术和装备采用率不高,生产中仍大量采用手工作业;(2)缺少加工需求的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基地和良好的包装材料;(3)初级加工产品居多,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仍偏少;(4)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增值幅度有限;(5)传统加工产品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仍需提升;(6)行业标准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切实实施等问题。
二、工作内容
围绕创建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组织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转化推广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培育一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企业,用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用技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优势和局部强势。
(一)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新产品中试
重点开展畜禽、水产、果蔬、竹木、大宗经济特产、粮油等10大传统农业主导产业的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中试及产业化开发。
(二)动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创制与中试
重点开展动植物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应用技术开发,围绕改善心血管、延缓衰老、减肥、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改善记忆等功能性食品创制与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提升功能食品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农产品发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重点开发发酵产品关键技术、酶工程关键技术、生物分离关键技术及其相配套的设备研制。
(四)农产品物流及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现代物流过程中贮藏、贮运、保鲜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等。
(五)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研制及应用
重点开展畜禽、水产、果蔬、粮油、竹木、大宗特产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并在企业应用。
(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中选择一批具有相当基础和优势的农村,引导项
目、人才、资金和技术向优势农村集中,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1亿元产值以上的农业科技企业,壮大一批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较高,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块状特色经济),加快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群优势和局部强势。
三、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乃至东部沿海发达区域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专利、标准、人才、技术、产品、企业等六类科技成果,构建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农产品加工设备、现代物流4条农产品加工科技产业链,创建5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研究中心,培育50个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农业科技企业或农业高科技企业,壮大30个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度较高、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科技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200亿元以上,利税80多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目前的0.5:1提高到1:1以上,加工率达到50%以上,其中果蔬、水产、油脂、竹木、植物药材、功能食品、大宗经济特产等精深加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改善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进度安排
(一)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08年至2010年。
(二)进度安排1、2008年研究提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可行性论证;
2、启动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重
大和重点课题;
3、启动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加工为主体农业科技企业;
4、启动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并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
5、2009-2010年继续实施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创建一批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加工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6、2011年总结验收。
辣椒精深加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篇四
关于要求建设年产16万套(件)实木办公
家具精深加工项目的报告
石台县林业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家具的需求日益高档化、美观化、个性化,高档实木家具以其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要求,倍受消费者青睐,高档家具的市场日益活跃,价格不断攀升,销量不断增加。为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石台县丰富的木材资源,加速石台林业产业的发展,延长林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石台县仙寓办公家俱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投资500万元,建设年产16万套(件)办公家俱精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年需木材计划500立方米,主要材种为杉木,年产值1600万元,不仅能使原木增值十倍以上,还可实现利税240余万元,并可安置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人,增加农民收入两百万元。同时,对提升石台县林产品档次,提高石台林产品的知名度,拉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此,特申请上级领导予以立项审批和办理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
附:《项目建议书》一份
石台仙寓办公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筹)徐火林
2009年11月5日
抄报:仙寓镇人民政府、仙寓林业站、主题词:申请报告实木家俱立项加工许可
辣椒精深加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篇五
漾濞彝族自治县
核桃精深加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商务局
二0一三年四月
0
目
录
一、项目描述…………………………………………………1
1、项目名称:…………………………………………………1
2、建设性质:…………………………………………………1
3、所属行业:…………………………………………………1
4、项目介绍:…………………………………………………1 4.1项目所在地区:………………………………………… 1 4.2项目简述:………………………………………………1 4.3项目介绍:………………………………………………1 4.4项目在本地区的作用及地位:…………………………1
5、项目实施依据:…………………………………………2
6、项目所在地点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述………2 6.1概况…………………………………………………3 6.2核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4 6.3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6 6.4核桃产业发展未来之路…………………………………7
7、项目业主相关介绍………………………………………8
8、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9 8.1建设规模…………………………………………………9 8.2建设期限…………………………………………………9 8.3建设占地面积……………………………………………9
二、项目实施条件……………………………………………9
9、项目施工条件……………………………………………9
10、项目主要材料、辅助及劳动力供应情况………………10 10.1主要原材料的资源及可利用情况……………………10 10.2劳动力资源及可利用情况……………………………11
11、工艺技术方案简述 ……………………………………11
12、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及进展情况 ………………………11
13、项目可享受到优惠政策………………………………12
14、交通运输状况 …………………………………………12
三、项目效益分析及评估 …………………………………12
15、市场现状及分析 ………………………………………12
16、初步经济效益分析………………………………………13
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 17.1 投资估算………………………………………………13 17.2投资结构………………………………………………13
18、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 …………………………13
19、项目风险提示及对策 …………………………………14 20、结论与建议 ……………………………………………14 20.1结论 …………………………………………………14 20.2建议 …………………………………………………15
四、合作方式及其它 ………………………………………15
21、合作方式 ………………………………………………15
22、联系方式 ………………………………………………15
一、项目描述
1、项目名称:核桃精深加工项目
2、建设性质:扩建
3、所属行业:食品加工
4、项目介绍:
4.1项目所在地区:在原厂址上改扩建
4.2项目简述:引进投资客商,与漾濞现有企业“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购买部份股份,研发生产核桃乳、核桃蛋白粉、核桃油胶襄、核桃精炼油等核桃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4.3项目介绍:根据市场需求、我县企业现有能力和未来规模化发展需要,投资业主或合作客商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再生产。其中:一期,在原厂改扩建,力争达厂,合作方式注入资金1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1.14亿元。二期,新增厂区土地面积28亩,产能核桃原浆1万吨,精选核桃果2万吨,核桃糖80万吨,核桃仁罐头3500万听,核桃精炼油10 万吨,预计注入资金3亿元,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亿元。三期,扩建厂房,加大科技投入,新增土地300亩,注入资金6亿元,实现核桃原浆产能10万吨(即核桃乳产能100万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
4.4项目在本地区的作用及地位:
(1)发展名优品种,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漾濞大泡核桃知名度的逐步提高,已成为当地政府乃至云南省林业部门致力倡导种植和加工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目前漾濞核桃产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化基础已形成,也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增收新途径的需要
随着漾濞县核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核桃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本项目的建设将满足漾濞县核桃干果 不断增加的需求,促进高效生态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3)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可吸纳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名,可缓解城镇就业的压力,正确引导农民工的劳动转移,提高当地部分群众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5、项目实施依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省发改委已批准立项,具备兴建该项目的资源、地理、区位等建厂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颁布实施后云南省、漾濞县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漾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具有县域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核桃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基地建设,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目标。
6、项目所在地点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述 6.1概况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全县辖4镇5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境内居住着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2012年底全县总人口103580人,其中彝族人口48266人,占总人口的46.95%。森林覆盖率达78.77%,林木绿化率达83.1%,活立木总蓄积为582.36万立方米,是全省林业重点县和核桃主产区之一。东与大理市、巍山县相邻,西与永平县、云龙县接壤,南抵保山昌宁县,北交洱源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因盛产全国知名的“漾濞核桃”而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大理卫星城”、“大理后花园”、“绿色宝地”和“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和谐的乐土。
6.2核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漾濞核桃历史源远流长,证实了早在3500多年以前,漾濞就有核桃分布。漾濞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漾濞大泡核桃,并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出油率高而久富盛名,誉满中外。1979年以来荣获了一系列赞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全国核桃技术协会评比为“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称号;2003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证书;2005年获得“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称号;2006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评审,获得“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2007年正式进入有机生产。2008年通过“漾濞大泡核桃良种认证”。2009年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漾濞泡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荣获“中国名优核桃”称号。截止目前,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产量3万多吨,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1979年的17.4倍和19.3倍,产植达5亿多元。漾濞核桃加工业与核桃种植业协调发展,核桃产业链逐步延伸。全县现有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上规模上档次的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其次以风味食品厂等核桃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其它有核桃壳切片 做出的核桃秀工艺品,以及核桃壳活性炭厂,有以漾濞核桃侨盛加工厂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初加工户326户,年加工核桃干果3万多吨,除县内自产外,从周边地区调入我县加工的核桃达8300吨,全县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和核桃产品贸易集散地。
6.3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漾濞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这一林业发展方针,把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三篇文章”之一,依托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带领彝县人民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广泛发动农户种植核桃,引进企业规模化种植发展核桃,在支农信贷上优先支持核桃产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子,激活农村经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
6.4核桃产业发展未来之路
到2012年,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保持栽培技术全国领先、质量第一的目标,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持续建大建好核桃优质基地。在全县的适宜区内高标准高质量持续建设漾濞大泡核桃基地,全力发展,不留空白;到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产量达3万多吨以上,产值达5亿元以上,真正使漾濞成为引领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的龙头大县。
加速建设核桃交易市场,规范产品贸易流通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加强促销手段,办好一年一度的“漾濞核桃农副产品交易会”和“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充分发挥核桃产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核桃质检机构和组建核桃营销集团公司,启用“大泡核桃原产地标识”和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努力把漾 濞建成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集散地。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核桃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一是继续巩固核桃系列传统产品的生产。扩大蜜香核桃、礼品包装薄壳核桃、琥珀核桃等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外包装,结合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关的开发,大力开发核桃旅游产品。二是继续做好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改工作,发挥“漾宝”牌核桃乳的品牌效应,扩大核桃精炼油和脱脂核桃乳的生产规模。三是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保健食品,如利用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制造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的轭亚油酸胶囊和利用核桃蛋白生产营养保健价值更高的蛋白肽等。四是开发核桃花粉、核桃青皮、核桃壳及内格的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推进核桃产业的发展。
古往今来,核桃被称为“神之果”、“益智果”,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左右,是优质的天然“脑黄金”。由于核桃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因此核桃产业发展的系列产品从初加工的核桃果、核桃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核桃不仅营养丰富,味香可口,而且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目前世界核桃年产量约89万吨,美国是世界核桃生产大国,我国是核桃生产第二大国,漾濞核桃现年均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20%。漾濞核桃主要出口韩国、日本、欧美等地区。
7、项目业主相关简况
企业名称: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
注册资本:824.8万元 企业法人:倪文郁
企业地址:漾濞县苍山西镇漾江中路42号
联系人:倪文郁
联系电话:0872—7521976 传
真:0872—7522297
邮
编:672500 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是以开发漾濞核桃资源深加工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被列为“云南绿色植物药产业化示范科技园”,占地面积:11693平方米,资产总额3816万元,现有职工132人。公司现有年产6000吨听装核桃乳、年产4000吨利乐砖核桃乳、年产1000吨核桃精炼油和鲜核桃烘干线各一条及配套检验、检测设施。2006年被评为省级“创业之星”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2008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受到表彰。2009年“漾宝”牌注册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两次被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评为“连续五年产品质量抽查合格“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1年被云南省银行业协会授予“守信用客户”称号。2012年第八届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漾宝”牌漾濞核桃乳被评为“优质农产品金奖”、漾濞核桃油被评为“优质农产品银奖”。2013年2月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7.1企业获奖情况
名
称
认定单位或部门
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农业部 云南省县域工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科技先进企业
云南省科委 云南省科普创效示范企业
云南省科协 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
云南省林业厅 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
云南省经委
核桃乳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核桃精炼油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同期获得haccp证书(产品危害性分析和关键控 制点和产品可追溯)。
7.2自有知识产权
(1)、核桃油和核桃蛋白肽的水酶超声同步提取制备法,发明专利:200810058439.4。
(2)、核桃渣超声酶提取法制备核桃蛋白肽专利申请号:200910094579.1。
(3)、四号溶剂低温萃取核桃油工艺,专利号:9010866.6。
(4)、外观设计专利8件,发明专利1件。
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严格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通行认证规范生产,是绿色、安全、环保的放心食品。
7.3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核桃乳系列产品、核桃精制油、核桃果、核桃仁。
2010年全年共完成不含税销售收入1625.00万元,上缴税金144.60万元。
2011年全年共完成不含税销售收入2050.00万元,上缴税金86.60万元。
2012年全年共完成不含税销售收入2343.00万元,上缴税金280.00万元。
产品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5%,部分产品销往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市。
7.4产品研发及科研经费投入
公司现有13个产品,企业规模不大。要提高产品市场占 有率,就必须做出自已的特色。公司与“广西南方植物药检测中心”、“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生物药研究所”、“云南农大”、“省粮油研究所”、“大理学院药学院”等单位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对核桃青皮、核桃乳、核桃油到营养保健品和植物药进行深度和广度研究开发,做好产品储备,成熟一个生产一个,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120万元。
7.5公司发展规划
2011年至2017年,增建新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将核桃产业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延伸,将核桃资源利用做到最大化。
7.6公司经营思路
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上:以人为本,提供卫生安全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坚持一切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将提供安全食品作为公司经营的最低目标,每年逐步提高销售收入,控制经营风险,时刻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在管理上继续引导“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正确理念,在“先谋生存,后谋发展”的基础上,“夯实基础,稳步进推”;经营中企业做到诚信经营,正道经营,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
8、项目拟建设内容及规模
8.1拟建设规模:其中:一期,在原厂改扩建,力争达厂,合作方式注入资金1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1.14亿元。二期,新增厂区土地面积28亩,产能核桃原浆1万吨,精选核桃果2万吨,核桃糖80万吨,核桃仁罐头3500万听,核桃精炼油10 万吨,预计注入资金3亿元,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亿元。三期,扩建厂房,加大科技投入,新增土地300亩,注入资金6亿元,实现核桃原浆产能10万吨(即核桃乳产能100万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8.3建设占地面积: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50亩。(其中老场区约50亩)
二、项目实施条件
9、项目施工条件: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漾濞彝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县城到大理州府下关有大漾二级公路相连,距离仅为29公里,大保高速公路和大瑞铁路(在建)穿境而过,大瑞铁路还将在本县苍山西镇河西村设货运站和客运站,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漾濞核桃”驰名中外,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是云南省最大的核桃集散地。在漾濞县境内适当选址建设,漾濞县基础设施完善,原材料及成品进出方便,通讯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拟建项目选址较为理想。
10、项目主要材料、辅助及劳动力供应情况 10.1主要原材料的资源及可利用情况
漾濞县适宜核桃树的生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核桃的丰产、丰收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漾濞境内核桃遍布,全县9个乡镇60个行政村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村民小组有607个,占全县村民小组的95.4%,种植核桃农户18270户,占全县农户数的84.6%,农民人均核桃约70株,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227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的79%以上。春夏之际,光明村家家户户都掩映在核桃林里,展现核桃树下瓦房新,茂密的核桃林里条条整齐规范的水泥卫生路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前,久而久之,光明村被誉为“核桃生态园”,许多农户在核桃树下搞起了农家乐,用核桃膳接待四方宾客,吸引了州内外许多宾客来此度假、休闲、旅游,进一步拓宽了村民们增收的渠道。和谐共荣秀美村庄白竹、龙潭、双涧、美翕、瓦厂、向阳、白章、抱荷岭等村村寨寨,处处核桃成林,家家金果飘香,漾濞核桃富万家成为现实。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就把核桃说成是扶贫攻坚的“先锋树”、新农村建设的“致富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推进和谐漾濞建设的“基础树”。
漾濞县在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行动中,立足漾濞县情,正着力建设中国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优质核桃种苗繁育基地、优质核桃科技研发基地、优质核桃精深加工基地、优质核桃产品基地、优质核桃科技培训基地六大基地,全力打造漾濞核桃品牌,提升漾濞核桃产业水平,推界漾濞核桃生态旅游,计划到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余万亩以上,实现山区搞种植、坝区搞加工、城里搞销售、乡村搞旅游的漾濞核桃产业“大一统”格局,建设“绿色经济强县”。
10.2劳动力资源及可利用情况
漾濞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地月薪酬人均2000.00元左右、待业青年外出务工者众多。本项目的实施可吸纳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名,可缓解城镇就业的压力,正确引导农民工的劳动转移,提高当地部分群众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0.3水、电、气价格状况:供水:当地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电:当地电网,现行电价:工业用电0.585元/千瓦时(普通),生活用电0.483元/千瓦时。
11、工艺技术方案简述
采用国际先进的乳制品加工生产线,加工核桃乳、核桃露等饮品,采用德国进口设备加工核桃精炼油及核桃胶囊等产品。
12、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及进展情况 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已进行生产,出产核桃乳、核桃精炼油、核桃胶襄等产品。已具备项目生产所需原料基地。
13、项目可享受到优惠政策
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入驻我县企业按《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优惠政策执行。
14、交通运输状况
航空:距大理机场40分钟可到达
铁路:大瑞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我县有客货车站 公路:从大理下关到漾濞30分钟可到达
(昆明-大理飞机30分钟到达,昆明-大理火车5小
时到达,昆明-大理高速公路4小时到达。)
三、项目效益分析及评估
15、市场现状及分析
核桃是传统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核桃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核桃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土特产品之一,每年为国家创汇3000余万美元,市场前景广阔,深加工产品潜力巨大。我国核桃栽培和利用的历史悠久、普及性广,老百姓对核桃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经济生态效益都有了了解和重视,市场上核桃壳果、核桃仁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我国国内消费对核桃产品的需求量每年将增长10%~20%,预计到2020年人均消费量将达0.96公斤,总量将达124.8万吨。由此可见,核桃产销的国内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
16、初步经济效益分析
1、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2、项目建设期:3年
3、年均总销售:3亿元
4、投资回报率:27%
5、投资回收期: 6年
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7.1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17.2投资结构:本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建设投资1亿元,产能20万吨,产品以核桃乳、及附加产品支撑;二期,注入资金3亿元,新增厂区土地面积28亩,产品以核桃乳、核桃精炼油等支撑。三期,扩建厂房,加大科技投入,新增土地300亩,注入资金6亿元,实现核桃原浆产能10万吨
18、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
18.1项目区位于核桃之乡漾濞县,是一个农业耕作区,故不存在“三废”排放的问题。项目区生产、生活用水水质基本无污染。同时,周边地区没有厂矿企业,不存在有害气体污染。项目区水体、大气、土壤等不存在污染现象,符合种植生产条件。
18.2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域标准(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o类标准 18.3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2)废水禁止排入水体
(3)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各阶段标准
19、项目风险提示及对策 本项目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市场和自然灾害。来自技术方面的风险可采取与核桃研究开发中心、设备提供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及对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的方法有效规避。目前,云南省内尚无规模化核桃深加工企业,核桃深加工在省内尚属起步阶段,来自市场的风险较小,而种植基地的自然灾害风险可通过当地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和参加自然灾害保险等方式来减少损失。漾濞县尚无大规模化核桃深加工能力,核桃产品销售主要为核桃干果,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漾濞县核桃精深加工项目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核桃深加工项目,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核桃油、核桃露等系列产品,提高核桃种植的产值和效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优质核桃的积极性。
通过本项目实施将直接带动漾濞县乃至整个大理州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对扩大漾濞大泡核桃种植面积,促进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带动核桃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开辟新的途径。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同时项目建设还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20、结论与建议 20.1结论
20.1.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地、县地区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20.1.2项目区气候、水利、土壤等自然环境适于漾濞县特色优势农作物生长。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1.3项目区公路交通条件、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良好,群众从事核桃生产的积极性高。20.1.4项目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将有效提高核桃产量,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漾濞大泡核桃品质,为核桃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从源头上提高漾濞大泡核桃产品的质量。
20.1.5项目运行采用产业化运作模式,既能确保项目实施单位优质核桃的来源,利于核桃种植、加工产业区的形成,符合省情,符合农民生产需要,又能克服购销环节中不利于生产发展弊病,是一个利于项目效益发挥的运行方案;
20.1.6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现有能力和未来规模化发展需要,项目建成后正常年销售收入30000万元,利润总额24830.5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27.24%,项目盈利能力可以满足国家和行业要求,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公司开发当地优势农产品,促进本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而且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农业发展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项目生态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高效农业的产业政策。
20.2建议
20.2.1配合好投资业主的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20.2.2由于本项目是核桃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工程,将有效促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政府部门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便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3.3在核桃深加工新产品开发中,要利用云南省工业污染程度低的优势,重视无污染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将环境洁净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合作方式及其它
21、合作方式
合作、参股或股权转让均可
22、联系方式
单位: 漾濞彝族自治县商务局 联系人:杨朝胜
地址: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楼 邮编:672500
电话(传真): 0872-7525333
0872-752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