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
1997年9月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信用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纳入其中。例如通常称之为履约过程中的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可以称之为信用风险。如因为交易过程中交易对象没有按照期限偿还债务,由此造成的违约行为或者带来的经济主体的实体风险,这些我们都称之为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金融改革的推动下实现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核心监管指标的约束下,金融市场上的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实现了下降趋势,相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这样的前景使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数逐年增加。2008年商业银行实现了资本充足率的达标。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和风险,例如操作风险就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统一的体系化管理模式和全面控制化的管理模式,实施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才能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实处。商业银行应注重业务风险,更要注重国家同业风险,重视相关信用风险管理,才能提升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各类信用风险的识别,采取一定的计量模式和监测模式实施全面的控制,又如可以强化绩效评价落实资本水平才是方向。
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可以采取主动调节和配置信贷资产组合的方式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同时要注重整体机构组织的管理,例如构建整体银行体系、强化分支机构和线条化管理,从内部体系角度融入先进的技术化数据管理模式,在结合资本配置方面的资源优化,才能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从内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完善相关董事会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注重执行者的操作以及监督问责制度,让其具有风险控制意识,才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应注重内部评级体系治理,只有注重内部控制目标,强化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全面建设和优化信用风险内部管理,才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银行应从技术层面加强评级方法和评级手段的优化和升级,注重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注重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加强相关参数应用以及风险的量化,从技术层面加强信息的有效储存和有效管理,才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如要从风险转移手段出发,注重多元化的转移,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风险的转移,但这些手段不能使商业银行进行被动的接受,更要注重市场化,站在市场的角度主动提高信用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才是方法。
(三)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21世纪人才是关键,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是人,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对人的激励和控制,要积极培养具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从专业化角度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注重专业团队的管理经验,培养专业团队的专业化管理经验,此时就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融入到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交流中,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才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国商业银行要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就要从人才的培养角度入手,针对员工实施定期的培训和操作训练,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培养人才,特别是对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专业化人才,要积极组成专业化团队,吸引各行业的专业化的从业人才组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并逐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是防范风险的核心。人才管理上要重视对金融交叉产品的风险识别,只有合理地并规范地风险度量和控制,才能做到精干、高效、全面的风险管理,使得商業银行实现信用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应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基础上注重深刻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中注重风险管理,注重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只有将风险管理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才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未来在同业竞争中,商业银行也可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二
(1)利率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4)经营风险。
(1)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缺少必要激励约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是指目前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而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铤而走险。
(2)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现有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出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
(3)社会经济环境有待加强,外部作用加剧商业银行风险。
(1)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
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是动态的,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对于具体业务中的风险往往最为敏感,了解的最为透彻。所以,每一位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都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才有可能使工作中的不良金融风险尽早暴露,使银行的可能损失降到最小。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动态指标融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在注意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关注风险的重要意义,使银行始终处于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状态。
(2)科学化治理结构,集中监督力量,树立正确的监督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的组建规定,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业务经营管理层的基础上,加强监事会职能,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监督机制。由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监督事权的内在集中统一,外在监督机制的引入,达到合理运行监督机构,理顺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制衡银行内部人员控制的目的,形成银行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架构。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
(3)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其产生根源、形成机理、特征和引起的后果各不相同则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以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加强业务标准化,实行有专门管理层负责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起与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发展同步延伸的反馈机制,系统地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4)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评测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管理策略,通过独立且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全程管理。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权责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三
叶孟昕 财务1405 20147630
随着经济金融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享受到诸多金融产品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随着金融市场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多种金融产品共存的这一背景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正在逐步的上升,因此,银行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1.1 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两种。所谓自然风险,指的就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资生产或者生命安全的风险,比如海啸、台风等风险,这些自然灾害往往都会对银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所谓国家政策风险,指的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或者是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通常都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之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有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风险的规避,为贷款的按时收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银行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贷款业务进行了扩大,并且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贷款品种,尤其是增加了信用贷款,比如凭个人信用来发放贷款。银行贷款品种的增加,让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为,用来进行信用贷款的诸多资料都是可以造假的,这就让银行在贷款到期之后,很难按时收回款项。通常情况下,银行在贷款给企业时,都要求企业要出具财务报表,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通过银行的审核,都会选择在财务报表上作假,甚至花费高成本请中介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顺利的通过银行的审查。企业的这种做法,让银行在不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并且,贷款到期时,往往会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让国家承受巨大的损失。
1.3 利率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风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利率的不确定变动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金融产品是银行所拥有的负债和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一旦发生利率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在银行的正常经营运行中,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尤其是当利率发生波动时,对银行的支出和收入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面临不确定风险。
2.1 严格依据法律准则,规避金融风险
国家政府以及金融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制订的金融市场准则,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必须依照国家银行金融类执行标准,而相关监管部门则必须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执法部门要在工作中对各类金融违规案件严格查处,坚决按照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执行。
2.2 精细化金融管理,防微杜渐
商业银行业务执行与风险评估的过程,都要体现出金融企业的内部执行责任。从基础业务配置与企业设置中精细化管理,并根据市场金融风险的预测方向,做好实时控制。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相关的产品风险设计与防范预案,在金融理财产品中需要严格贯彻以下方面:金融产品的内部可控性需要严格把关;能够根据风险预警系统适时调整。当前较发达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已经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而风险管理流程上,需要加强风险把控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流程。
2.3 以科技辅助风险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企业科技投入资本,不断更新当前金融形势与金融漏洞,对当前社会金融行业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学习和分析,优先把控金融风险控制的主动权。
2.4 从制度建设健全方面把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运营制度需要与风险把控防范机制向结合,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与企业制度直接形成联动,切实做到对各类金融风险早的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补救。
2.5 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制
商业银行必须在对社会充分负责的基础上,既要遵守相关国家经济法规,在经济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强化自身责任建设,明确企业对于社会和自身所负有的责任。
一是责任体系设计原则。主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原则、矩阵式报告制度原则、精简效率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7条原则。
二是责任体系分层设计。根据商业银行层级责任制度,可以从分行与支行责任分配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是在各个层面上落实风险把控责任岗,明确风险责任岗的重要地位,并将风险把控与企业业务执行密切联动起来。各支行可以设置风险部门,对社会风险以及不良资产评估进行专门负责,从岗位职责方面落实风险规避。
最后要明确商业银行各个岗位职责。风险管理岗位要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和岗位授权进行严格把控,要从金融授权范围与分级中做好风险把控。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所有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要从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中落实金融风险的严格把控,所有市场金融活动要符合社会法制准则,决不能逾越法律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四
;摘要:自营业务在证券公司的总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其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如何识别和控制自营业务风险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不同层次的风险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利用优化之后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通过本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证券公司对宏观经济风险的识别程度较高,自营业务风险控制较好,但还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营业务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来发挥其降低证券公司风险的职能。
关键词:证券公司 自营业务 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
一、引言
2012年以来,自营业务一直是除了经纪业务以外证券公司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2014年120家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收入就占总收入的比重大约27.29%,2015年更是大幅增加,达到了1413.5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24.5%。虽然自营业务在证券公司的总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自营业务的收益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从而对证券公司的整体收益和风险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证监会在2005年发布《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用于改革自营机制,防范自营风险;又于2011年发布《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限定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投资品种,用于规避风险。2014年颁布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中特殊强调对公司经营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及全程管理。因此,研究我国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对于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证券监管部门还是证券公司本身都面临着如何提高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和风险识别能力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主要源于风险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错位,风险控制方法没有跟上控制论自身的发展,理论机制不完善,难以指导实践;同时,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能够对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文将garch和var相互整合优化之后的var模型,结合方差、自营业务收益率、贝塔值等常用风险量化指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从而对我国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风险进行控制,建立和完善自营业务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来发挥其降低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的功能。
二、风险控制理论模型
目前,以var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型正不断地被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所使用,证券公司也在广泛使用var方法来管理营运资金、制定风险策略,通过对所持有贷款的风险评估以及计量,及时变动组合以消除市场风险。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构建适合我国证券公司特征的风险控制分析框架。
var(value at risk)分析框架在1993年由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已经成为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其含义是指,在一般的市场波动之下,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一定概率水平下的最大可能损失。假定var的界限符合投资的界限,那么我们可以将var定义为:[pw0-wt≤varα≡1-α, α∈0,1]。注意,var可以被解释为在给定的时间间隔下,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var的具体计算方式为:[var=v×n×σt]。在该式中,[v]是产品的价值,[σt]是波动率的度量,[n]是为了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置信区间 [t]表示时间跨度。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模型就要确定以下三个系数:第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第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第三是观察期间。
由我们的统计结果可知,var风险指标比上证指数高的只有2家,标准差比上证指数高的有3家。这说明,我国的证券公司对宏观经济风险的识别程度较高,自营业务风险控制较好,且总体上取得的收益率相比于上证指数来说都比较高。我们以证券公司g为例进行分析,其标准差较小相当于上证指数的四分之一,这说明隐藏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率的波动性较小,var的值低于上证指数的水平,在95%的置信水平之下,计算的var为上证指数的十三分之一。与其相互对应,c证券的var高于上证指数的1.54倍,标准差高于上证指数的1.83倍。这表明,相对于g证券来讲其波动性较大,其隐藏的风险也相对较大,而g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经营良好,风险较小,g公司在风险识别和控制上有其自身的优点。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知道,var 方法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识别的控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证券公司可以定期测算自营业务的var值,提高自营业务风险的把握程度,机构管理层也可以随时掌握机构的整体风险状况, 并采取措施对自营业务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证券公司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自营业务做出的比例规定,严格执行这些比例和规定是证券公司防范和控制自营业务风险的基本保证。其次,证券公司在从事自营业务时,应设立公司内部各种防范指标,对警戒指数进行科学设定,并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和组织机构。再次,应运用优化组合投资和技术性对冲保值等手段解决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组合,防止单一性投资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最后,为防范自营业务风险,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内部监控体系,包括设立公司内部必要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重大投资活动的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制度,防止因为个别人的失误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var模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方法操作上简洁明了,是证券公司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模型,能够大大的方便金融机构对于风险信息的识别与控制。但另一方面,由于var对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的风险计算方法是依据过去的收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其价格的波动性和相关性, 从而估计可能的最大损失,单纯依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客观概率, 只关注风险的统计特征, 风险管理思路相对比较片面。除此之外,var主要使用于正常市场条件下对市场风险的测量,因而当面对金融市场的一些突发事件时,var方法并不能全面地度量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尤其在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环境发生快速而深刻变化和量化交易和对冲交易迅速发展时期,我国证券公司在强调改进传统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方法上不断创新,使预测结果更加精准有效。
另一方面,在监管规则层面, 多年的实践表明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体系在协助证券公司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保持业务平稳发展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证券公司组织架构、业务产品越来越多元化,相关风险类型日也趋复杂,现有风险控制指标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证券公司应结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改进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计算公式,完善杠杆率、流动性监管等指标,明确逆周期调节机制等,提升风控指标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依赖于构建科学的数学模型, 模拟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各种状况,能够在风险发生前发出警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分析模型在事后运用,通过对变化原因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刺激因素。因此,根据我们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var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建立适合本公司自营业务实际的var模型,准确地预测公司自营业务。如果计算的var值高于规定的风险准备比例,则应当要求证券公司提高风险资本准备比例,调整自营业务规模。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动态及事前监控。因此,证券公司在建立起var模型后,应结合财务、清算等系统准确计算相关业务风险,力争做到风险实时监控,实现事前预警和事后敏感性分析。
第二、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应用需要一定的金融环境和良好的监管运行机制。通过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识别以及风险控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应从建立证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开始进行逐级监管,完善证券公司内部监管机制,扩展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监管权限,加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审计四个方面来实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的监管。定期评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改进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机制,同时,证券公司应结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改进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计算公式,完善杠杆率、流动性监管等指标,提升风控指标的完备性和有效性,以便适应新的宏观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如何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的风险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目前,学术界并未就风险分类形成统一的说法。根据巴塞尔协议,金融界一般把风险分为三大类,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市场风险一般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对银行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风险。伴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中,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的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也不断加大。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取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按时全额的还清所借的款项,形成呆账或坏账,导致银行资产受损的风险。由于管理的不完善,商业银行存在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从而使银行资本量减少,银行资本的质与量是银行信用的保证,银行资本量的减少必然导致资本质量的下降,使银行信用受损。
3.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以经营风险获取利润为目的,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各类风险,直接制约着其利润的获取以及在行业中的发展。
1.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达成共识
随着人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认识逐渐加深和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了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风险的研究,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化解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各家商业银行认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并把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管理重要工作之一。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轨道
其主要体现在对资产负债指标管理、流动性指标管理以及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制定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贷款方式风险权数表、抵押贷款额计算表、信贷资产风险表计算等方面。并通过对贷款的方式、贷款的对象、贷款风险度的衡量。并对贷款风险度为标准对贷款风险度进行管理;对贷款形态进行量化,采用加权系数来确定贷款审批权限,来实现对贷款风险度进行管理。
3.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风险约束和制衡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和制度,首先,发挥了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不同职能部门设置的专门委员会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最后,各商业银行采用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对各分、支行的权限进行划分,并建立各种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防范和控制风险。
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采用贷款风险管理,提高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减少了呆账贷款的发生,降低了呆账贷款额,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近几年来,通过对资产风险管理,银行的贷款综合风险度明显下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商业银行内容控制体系中重要因素是风险管理文化,它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对待风险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起到了决定作用。在风险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不是我国商业银行没有风险管理系统、管理程序和管理方面的政策,而是缺失风险管理文化对管理系统、管理程序和政策的指导。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以信用风险管理为重,对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第二,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贯通整个银行业务;第三,不能很好处理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未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和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只在部分业务部门有所表现,缺少统一管理,在整个行业风险控制方面,从高层到基层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没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机制,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的高度认识。在内部控制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不能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需求相适应。其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不能与银行创新业务发展相适应,有些制度的制定相对比较模糊和不全面,没有系统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则。
3.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创新,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银行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需要高素质、具有专业风险控制能力的人员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该岗位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金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计量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而且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才。而在我国,符合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没有形成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数量和能力上远远落后,这需要我国需要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4.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的涌现,在银行业务中创新业务所占比重不断的增强,从而导致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复杂。发达国家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运用金融工程、数理统计和风险管理模型等科学方法对风险进行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还比较简单、粗略、定性分析、凭主观判断,对风险管理没有量化。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工作量比较大、成本较高和第三方评级资料较少等现实问题,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测量也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工作更加重要。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全体工作人员在经营过程和活动中,既注重银行业务活动,又要防范银行业务风险,使银行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相结合,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业务规范和监督机制。我国银行业务发展不规范,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压力更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1.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需要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能够全面、及时准确把风险管理理念传送给所有员工,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思维。首先,处理好银行业绩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银行业绩而忽略了风险控制或认为进行风险控制会使银行的业绩受损,其实风险控制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其次,在银行业务过程中要主动进行风险控制,既不能回避风险,也不能夸大风险。在疏导和化解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银行效益最大化,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2.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重要的工作为内部控制模式的改革和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应包括风险的记录过程和风险数据,设计到信息统计分析、管理决策、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指标,可以分为风险监测指标和风险控制预警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时,需借鉴国际标准化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内部控制分级,以促进或监督银行各部门进行改进。第二,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的基础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选择合适的内控管理组织模式是非常关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管理和决策集中统一、在控制和操作上采用授权,根据授权进行分管,全面实施风险控制体系。
3.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施合规的风险管理
在银行风险管理中,人既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又是风险活动的对象,所以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既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防范人的风险,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但我国风险管理队伍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合规的风险管理需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奖励制度和职务晋升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走向混业经营,在引进或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风险管理队伍,需要具备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经验的人才,来加强金融交叉产品和衍生工具产品的风险识别、衡量和监控,为建立一支合规的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奠定基础。同时,需要对银行所有人员进行不断差别化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银行人员在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需要根据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战略进行制定。因此,制定经营发展目标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和经济情况而定,并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相适应的经营和风险管理规划。做好风险规划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确定需要实现的目标,并准确进行风险衡量,掌握风险承受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其次,做好资本金规划和规划实施的成本预算。
五、总结
银行风险控制相关的建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个基本思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能力大幅提高,但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所以,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任重道远,仍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周德慧(1979-),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
相关热词搜索:;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控制篇六
通过对副行长在省分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讲话深入学习,对于最近发生的风险事项和案件,暴露出的我们在工作上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措施上海不够细和实、内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员工行为的不够敏感、对风险案件揭露能力的不够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够有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开除。
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
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特别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