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博物馆讲解稿篇一
1.简介
兴建写主府称列墙高志内凡四四中初目雅整省书文以战方长治市博物馆位于长治市太行西街。1990年9月动工建新馆,1992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筑面积8200平方米,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馆名。1995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百家爱国义教育基地之一。历年来多次被省文物局、市委、市政、城区区委、区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号。
博物馆座北朝南,分为办公楼、文物陈列楼、古墓陈厅等。文物陈列楼平面布局呈正圆形,分上下两层,白红顶,色彩绚丽。顶部呈伞状,顶端安装了一长6米,2.5米,重7.5吨仿春秋战国铜车马作为该馆的特殊标。远远望去,战马奔驰,车轮滚滚,十分壮观。大厅16根圆柱直撑楼顶。馆的大门宽敞广阔,门庭设计一改俗。四根石柱横向排列,粗犷简洁,以示文化瑰宝源于面八方。柱身中端镶嵌着一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种神兽组合而成的铺首,仿铜制作,造形威猛。庭院正高台之上,主楼高耸,墙面正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先生亲笔题写的“长治博物馆”五个鎏金大字,凝重醒。东西耳楼重檐四注式,琉璃脊兽,筒板瓦作,古朴典,雄壮挺拔。馆四周配置雕塑、草坪、花园等附属设施。个建筑设计新颖,造形独特,规模宏阔,布局严谨,在内外地市一级博物馆中屈指可数。
馆藏文物60000余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画、石刻、金银器等类别,珍贵文物1200余件,曾选调物参加赴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地文物展览。馆藏文物上党地区出土的明、清琉璃器,长治分水岭出土的春秋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北方瓷州窑系出土的宋、金瓷器富地特色。
2.展厅
馆内共设6个展厅,展厅面积5200平方米。有列“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古代文明展”,分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五个单元,展出上自旧石下止清代各类文物320件;
专题陈列“长治历代古墓葬”,两个墓葬厅内14座原样搬迁复原的从东周至清各个时代的古墓室品;按出土原样陈列有“战国车马坑”展览;
此外还举办过“长治地区历史文物精品展”、地区名人书画展”等共计40余个大型展览。
基本陈器、玉器时代陈列着及随葬“上党3.科室 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考古科、文物研究室、群工科、展览科、古建科等11个科室,下辖城隍庙文物管理所、炎帝纪念馆、观音堂文物管理所三个单位。建馆以来,出版有《上党历史名人》、《长治文物纪年》、《山西石刻总目·长治卷》、《上党文明之光》等。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科研论文及美术作品80余篇(幅),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及作品50余篇(幅)。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展品介绍
历本的明术感页代陈氛史的觉的目墓列围。璀到沉走、葬定较了土构式艺卉品系居是、、、、、色好前葬。,长璨时重馆内》、《以精向人治博殿堂空的和喜长上美们物,嬗悦
期党简直馆同变,固从约观不时、领
定来的展仅也文略
开天形示是是明到
设下式古古文的五
有脊、代代化交千
《—广长历休融年
长—博治史闲,文
治长深地的的感明
战治厚区再佳受的国古的的现地到熠
车代内悠、。翻熠
马文涵久也在阅光
坑明、、是这历辉
》、《》三庄重辉煌文化里,史文。
长个大的和让化
治基方文艺人之
宋墓“二十四孝”砖雕
东种的具提村筑造师及术会代特药娱供泣忧砖俗周随一有供出结法在花作维郭别汤亲亲墓心雕极进长治历代墓葬展厅,陈列着14座原样搬迁复原的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墓室及各器物。这些墓葬代表了长治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墓葬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风情的历史原貌,高的研究价值,为考古学、美术史、建筑史的研究,重要资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长治郊区郭堡的宋墓“二十四孝砖雕”。整个墓室结构为仿木建砖室墓,但墓室砖雕壁画保存完好。彩绘同于“营”彩画制度中的五彩遍装,可从中看出宋代民间匠术构件处理上的随意性。墓室绘制的山恋图、团花图案有着浓郁的乡土韵味,它是北宋民间真实的艺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砖雕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即孝感动天、亲尝啮指心痛、芦衣顺母、为亲负米、鹿乳奉亲、戏彩刻木事亲、卖身葬父、为母埋儿、涌泉跃鲤、拾棍怀橘遗亲、行俑供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闻雷乳姑不怠、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弃官寻母、涤亲溺器。整个制作以浮雕形式表现,彩鲜艳,保存完好,是研究宋代服饰制度、民间习的形象资料。
唐代三彩抱鸭女俑
长治出土的唐代陶器,题材广泛,技艺更臻娴熟,种类丰富的陶俑更是长治唐代陶器的一大特点,尤为珍贵的是方年女下巾墓中秀的李面山俑垂,晚,优度均西扎遮神已唐体秀墓为省高足态脱那态作中不长昌,恭尽种修品出可治,肩敬南体长。土多市圆被,北态却 的得王面彩此朝丰不唐的深庞帔女时腴显代佳墓‘宽俑期雍单三品出丰带出人荣薄彩。土满,自俑华,抱鸭女俑,无论从造型和艺术
1955的唐彩绘女俑,泥质细砂灰陶。腴润。身穿红褐色敞领衣衫。双目俯视,双手于胸前捧一长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王深纤巧柔弱的特点,但也不同于贵的女俑。面部丰满而不失俊神态生动自然,是初唐陶塑中
三彩珐华镂雕
元常加烧党同璃金上华故体平代有入明地时,银党在镂事上高法华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始于,盛于明中期以后。以牙硝为助熔剂,施釉方法亦非特色,它将彩画中的立粉技术运用到陶器上,再分别黄、绿、紫三色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再入窑、出土文物以陶、瓷器物为多。琉璃、法花器物是上区独特优秀的陶瓷工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与此,上党的琉璃、法花也有很高的声誉。低温铅釉的琉是我国陶瓷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又名釉陶,或名釉、缥瓦、三彩等。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延续至今。是琉璃业的主要生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长治古文明展》中,长治郊区罗家庄出土的三彩珐雕人物故事罐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三彩珐华镂雕人物罐,双层腹壁,腹部外层镂空饰人物和树石文饰。通蓝、白、紫色法花釉,形体较大,胎体套烧,工艺水,典雅大方,体现了明代上党法花器的高超制作工艺。
战国车马坑
代的风格造发国提政年初遗。外形现时供府搬在长迹车珍逼的期了确迁一治和马贵真规的丰定入层大厅中央长方型地坑内,按原样陈列着六十年分水岭一带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17辆战车34匹战马的遗骨,再现赤狄人金戈铁马疆场雄坑池沿由红色大理石贴面,上装铜管栏杆,显得。四周陈列着按原状制作的战车、战马、武士俑,可与秦俑兵马媲美。这是19世纪60年代国内模较大、数量较多的一个车马群坑,对于研究战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马车制作技术等,富资料,具有重要价值。车马坑1965年被长治市为文物保护点,在原址上进行了有效的保护,1992博物馆保护。
博物馆讲解稿篇二
中国茶叶博物馆考察报告
孕育发轫的早期茶
茶在远古时期即已被发现和利用。其发展历经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地区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萌芽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饮茶进一步向北传播。当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将茶饮看作高雅的精神享受。此时的茶文化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茶的发现和利用
茶叶的利用和发展,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传说神农最早发现茶的药用价值。西汉司马相如所撰《凡将篇》中已有茶叶如药的记载。秦汉时期,《礼记》有“掌茶”、“聚茶”以供祭祀的记载。南朝《异苑》记载了剡县(今浙江嵊州)陈务的妻子喜好饮茶,每次饮茶前,先以茶祭祀宅中古墓的故事。东晋郭璞的《尔雅》卷九《释书》中“槚,苦茶。条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茶”。
古巴蜀—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的古巴蜀一带。后来由于秦始皇统一中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茶字正式确定之前,茶有“槚”、“荈”、“蔎”、“茗”、“荼”等古名称,这些古称大多来源于古巴蜀的方言。
茶叶作为贡品
古巴蜀一带至迟在周代已利用茶,并作为贡品。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晋常璩《华阳国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香茗。
茶叶成为商品
汉代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遍。茶在流通中开始成为商品。西汉川人王褒在他的文书《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茶”的记载五代毛文锡《茶谱》及有关史料记载,西汉吴理真曾在四川蒙山上清峰,手植茶树七株。后世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归西,即地成仙“之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茶
饮茶的习俗沿长江顺流而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不饮茶。汉初,湖南长沙及其所属荼陵县已成为重要的茶产区。西汉元封五年置荼陵县。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荼陵”封泥,还有“槚”的竹简,木牍和包装。茶乡浙。江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瓮,肩部刻有一“茶”字,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已经出现了茶。湖州在长江的太湖之滨,是古时名茶“阳羡茶”的产地。《三国志吴志》记载,东吴最后的国主孙皓嗜酒,常大眼群臣。大臣韦矅酒量小。孙皓密赐荼荈以代酒。
生煎羹饮
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赤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这种饼茶的加工技巧及煮饮方式,在三国时期已形成。至唐宋时期,仍以茶饼制作为主流,只有加工方法至为精细,煮饮方法也更讲究。
魏晋南北朝的品饮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茶
饮进一步向北推进,这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并提倡以茶养廉。
法相初具的唐代茶
唐王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成为主商品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名茶、贡茶相继出现。正是这一时期,茶开始征税,茶始成书。唐代饮茶风俗,品饮技巧都已法相初具,并深深影响后世。陆羽《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受南方饮茶风俗的不断影响,茶在北方迅速传播开来。佛教禅宗的兴盛与影响,是饮茶之风由南方迅速扩展到北方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在封泾的《封民闻见记》中反映的十分充分:“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煎饮,以此专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茶事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唐代贡茶分为两种,一是专设官焙制造。唐代官焙有湖州紫笋等宜兴阳羡茶。卢仝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另一是,规定凡是有名的茶产区,几无例外地都要以茶进贡。
唐人茶事
唐代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饼茶,是当时主流茶品。团饼茶的加工通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基本工序。唐代以团茶饼煮饮为主要饮茶方式,唐代正像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为我们留下了唐人煮茶的场景。
自从陆羽生世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唐中期,陆羽《茶经》的问世,把茶文化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人,他踏遍江南茶区,考察茶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是一部全面论述茶文化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品茶成为一门艺术,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宫廷茶事
唐朝宫廷集中了大量的名茶美器。宫廷贡茶先供于宗庙,次则宫中自用,余再分赐给大臣和番邦使节等。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银质鎏金茶具,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宫廷饮茶的豪华。赐茶是宫廷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以赐茶加强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刘禹锡在《代武中丞谢新茶》中表达了得到赐茶后的喜悦心情:“臣某言,中使宝国,安奉宣圣旨赐臣新茶一斤,猥降人,兴临秋全恭承庆赐,跪启缄封,伏以放偶之责,采颉至珍„„
卢仝与茶
卢仝(795—835),号玉川子,河南济源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贫,但酷爱读书,满腹经纶。朝廷曾两度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仕。卢仝爱茶,曾吟有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
唐代茶的对外传播
唐代,中国茶主要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唐太宗后期,新罗使节金大庸把茶种子带回到朝鲜半岛,种在智异山下的双峰寺。朝鲜从此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经,拜道邃禅师为师。翌年归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不少茶种子,试种于日本滋贺县。与最澄同年入唐的空海留学于长安于唐元和元年归国,他不仅带回茶种子,还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中国的饮茶方式和习俗,在日本广为传播。
兴盛的宋代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趋向精致奢华的时代。宋代的饮茶法,已从唐代的煎煮法过渡到点茶法。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所谓点茶就是碾末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入茶盏,然后再用茶在盏。然后去拂。宋代茶以工艺精湛的贡茶—龙团茶和讲究技艺的斗茶,分茶艺术为主要特色。
宋代斗茶
斗茶,也称茗战,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北宋时期,斗茶蔚然成风。从帝王显贵、文人雅士、到市井百姓,无不对此兴致盎然。宋代斗茶主要用茶饼,判断斗茶的输赢要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二看茶汤与茶盏内沿相接触水脚出现的早晚,汤花的色泽鲜白,细碎均匀为上,汤花紧贴盏沿,持久不散称作“咬盏”,咬盏时间长者为赢家。作为一种趣味性与技巧性兼具的活动。斗茶到了冲泡散茶为主的明代,基本绝迹。
宋代茶馆
宋代茶馆十分兴盛,是当时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也是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茶馆不仅数量多,经营范围广,而且注重饮茶环境的营造。在宋代都城汴京,茶馆鳞次栉比,除提供茶水之外,也有其他经营,如衣服和字画等等。在南宋临安茶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北苑龙凤团茶
龙凤团茶指龙团凤饼,系为宋北苑贡茶之统称。北苑位于如今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宋太平兴国年间,已造龙凤团茶。咸平间,丁谓造“大龙团”以进。庆历时,蔡襄造“小龙团”较“大龙团”更盛一筹。北苑贡茶,品色繁多。贡品极盛之时,凡四千余色。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一书,由于最高统治者的介入,使得宋代茶和茶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社会政治背景。
民间茶园经营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崖石刻于北宋大观三年,镌于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也是时代最早的记载民间,茶园经营活动的石刻。
文人与茶
宋代重文轻武与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便养成了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娱乐心态。他们将茶与娱乐、艺术等融为一体,开创了文士茶的先河。宋代一流的文士如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等都置身其中。他们写下大量品茶诗文,倡导了茶宴、茶礼、茶会等多种形式。
宋代茶的传播
径山坐落在今浙江余杭,历代多产佳茗。相传法钦曾手植茶树数珠,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后世僧人常以本寺香茗。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套行茶礼仪,后人称之为“茶宴”。南宋日本僧人圆尔辩圆和南浦绍明先后于端平二年和开庆元年,在中国留学。回国时,带回茶种,以及供佛待客等饮茶仪式,在日本传播。南宋乾道四年和淳熙十四年两度来我国学习佛经的日本高僧归国时,带去茶籽和饮茶方法,并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元代,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进贡宫廷仍以末茶和蜡茶为主。元代,武夷茶取代北苑成为贡茶,并在武夷山九曲设立御茶园。元代点茶仍然十分盛行,但“烹茶芽”的煎茶方式日渐兴起。
返璞归真的明代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为贡叶芽(散茶)。后人对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沦便饮,逐开千古茗饮之享。”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变化。
走向世界的清代茶
进入清代,茶文化开始走向世俗,深入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茶馆大兴,茶饮被大力推广。对外,茶叶贸易形成,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世界茶叶市场。中国人的饮茶礼仪也逐渐传到西方。
总结
茶叶从中国西南的莽莽丛林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经历了无数艰难与曲折。自茶与人类结合开始,茶就以其优良的品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人生理想。
博物馆讲解稿篇三
致敬博物馆之
葡萄酒博物馆:凝固的美酒,流淌的历史
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有趣的葡萄酒博物馆:中世纪的地下密室、历史悠久的神秘古堡、富丽堂皇的私人酒窖„„光怪陆离的风格建筑,千奇百怪的历史藏品,除了是对美酒的赞许,还是对红酒历史的缅怀与致敬。在这些地方,凝固的是美酒,流淌的则是历史。
里奥哈葡萄酒博物馆(vivanco museum of wine culture)
如果你挚爱葡萄酒,如果你也略懂葡萄酒的常识,那么一定不会对“里奥哈”感到陌生。“里奥哈”是西班牙北部最大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有长达二千多年的酿酒历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飘着诱人的酒香。
里奥哈葡萄酒博物馆不仅介绍和宣传葡萄酒,而且非常注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分五大展厅。在馆内,参观者可以看到橡木桶、酒瓶的制作过程和各式各样的开瓶器。馆外还有巴克斯(bacchus)葡萄花园,园内种有从世界各地收罗而来的多种葡萄藤,蔚为壮观。
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senheim wein museum)
德国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拥有30多年历史,位于德国森海姆(senheim),距离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科赫姆18公里。
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馆是以葡萄酒为主题的私人收藏馆,设在由1923年建造的葡萄酒园宴会厅里。馆内有一万多件实物陈列品,包括酿酒师和葡萄酒管理者用过的酿酒设备、酒桶以及葡萄酒加工器具等,是全世界在葡萄酒酿造设备中最大的收藏。
塞浦路斯葡萄酒博物馆(cyprus wine museum)
塞浦路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好喝不贵的葡萄酒也为世人称道。发展至今,塞浦路斯葡萄酒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葡萄酒之
一。这种葡萄酒的特色是味美甘甜、颜色鲜艳,并且只能在塞浦路斯生产。
塞浦路斯葡萄酒博物馆以老照片和多媒体的形式带领参观者领略塞浦路斯的葡萄酒酿造史,展示中世纪的喝酒容器和制酒工具等等,尽可能的让参观者了解到葡萄酒制造的方方面面。
马提尼葡萄酒博物馆(martini wine museum)
意大利马提尼葡萄酒博物馆坐落在皮埃蒙特产区内,是欧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1961年对外开放,展品跨越了葡萄酒千年的文化史。
参观者在了解葡萄生长和葡萄酒生产技艺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众多的珍藏文物,其中包括埃及的双耳细颈酒罐、罗马的玻璃酒杯,以及画有葡萄丰收的马车等精美手工艺术品。件件珍奇,让每一个参观者大饱眼福。
圣托里尼葡萄酒博物馆(koutsoyannopoulos wine museum)
希腊葡萄酒博物馆是希腊唯一一家葡萄酒博物馆,坐落在天然地下洞穴中,犹如恍如隔世的迷宫一般,馆内展示了自17世纪以来圣托里尼岛的葡萄酒及葡萄种植者生活的发展历
史。在那里,参观者能亲身体验到葡萄园里的剪枝、收葡萄和采葡萄等一系列葡萄种植活动,并有机会品尝到特酿的葡萄酒。
波尔多葡萄酒贸易博物馆(bordeaux museum of wines)
在法国波尔多,城堡和酒一起走过了2000多年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园中心,有超过12万公顷的葡萄树和400个贸易点。波尔多作为极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自然也不乏知名的葡萄酒博物馆,波尔多葡萄酒贸易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波尔多地区2000多年的葡萄酒贸易发展历史。
博物馆展厅部分由三个半地下拱顶酒窖构成,每个酒窖都分别收藏了各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物。馆内还具体介绍了波尔多地区葡萄酒与贸易发展的体系、18和19世纪葡萄酒批发商的家族历史、葡萄酒的不同分类、夏尔隆街区酒库的硫革命与酿酒工作、波尔多港口与葡萄酒的出口知识等等。在那里,每个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可以享受2杯免费的葡萄酒。
澳门葡萄酒博物馆(macao wine museum)
澳门葡萄酒博物馆与大赛车博物馆一样,位于新口岸旅游活动中心,这里曾经被作为勃艮第大公的住所使用,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参观。面积有1400平方米,是一个富有文化、兼具娱乐和教育特色的场所。
博物馆参观区域分为酿酒历史区、酒类收藏区和酒类陈列区三部分,参观者可以通过简洁的文字、图表、照片、工具器皿、葡萄种植各阶段的再现、葡国彩绘瓷砖以及陈年酒和新酿酒等的对比,了解各种有关葡萄酒方面的知识。博物馆内介绍的葡萄酒多达1050个品牌,展出了近700种行销酒和300多种珍藏酒。在每周交替更换的酒牌上,均有十几种产自葡国不同地区的美酒,中国内地所产的葡萄酒样品也在酒类陈列区展出。这所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所以葡萄酒为题的博物馆。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qingdao wine museum)
于2010年3月开馆的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有别于常见的红酒博物馆,是由青岛人防工程(防空洞)所改建。整个博物馆以葡萄酒为主题,追溯了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展现了青岛葡萄酒的文化与品质。
博物馆主通道展馆的长约192米,分为酿造葡萄酒知识区域、世界著名酒庄浮雕展示区、葡萄酒知识区域和油画展示区等多个展区。沿长廊依次分布有天然葡萄园、酒神雕塑、器皿展馆、流程展馆、中国馆、酒童雕塑、历史展馆、葡萄酒银行、华东藏酒窖、窖藏区和时光隧道等特色展区,展区通过文字、图像资料和灯光实物,形象的向游客展示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与酿造流程。当然,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
博物馆讲解稿篇四
博物馆讲解员培训讲稿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窗口,又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使命便是充分揭示陈展文物所蕴藏的文化信息,为文化拂尘增辉,让文物开口说话,实现观众与文物的精神交流.解说员就成了引导他们走入历史空间的桥梁纽带,通过讲解员的引领,让观众穿越历史的隧道,感知历史,领略中华民族的生命源泉,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深化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文明礼仪概述
礼仪是人类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的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礼仪、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和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
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要适度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礼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的素质,家庭教养,文化修养,单位形象。是个人与单位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礼仪
1、仪表: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体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床、睡前洗脸、洗脚,早晚饭后刷牙,经常洗头洗澡,讲究梳理勤换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②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和审美情趣的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
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饰不但要与自己的实际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2、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②用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等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
3、仪态举止
①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双方首先要相互正视,相互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留下心不在焉,傲慢无礼的印象。
②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上胸前,更不要下意识的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会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表现出不庄重。
③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双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④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伐。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要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①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等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
②鞠躬礼:鞠躬,即弯腰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不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事,必须正视对方,以表示尊重的诚意。
③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某些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公共礼仪
1、特定公共场合礼仪
①剧院、会场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坐者示意,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样很失礼。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袒胸露腹,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能当成小吃店。
②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是公共学习的场所。一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拉拖鞋,赤脚入内就座,不能乱翻和乱窜。二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路时脚步要轻,不要高盛谈话,不要乱吃东西,乱扔果皮纸屑。三要爱护桌椅、板凳等公共财产,注意保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2、乘车礼仪
主要讲一下乘坐公共汽车的礼仪: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在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以及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不能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也不能让孩子随地大小便。车的前排,一边是孕妇座,一边是老年人座,有的车前面还有几个黄色的座椅(残疾人座),不能随便去坐。
3、旅游观光礼仪
①游览观光:凡游览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要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②宾馆住宿: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或高音聚会,以免影响他人;对服务人员要以礼相待,对所提供的服务要表示感谢。
③饭店进餐:要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对服务人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人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者喊叫。对服务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四)、公共礼仪
1、当面接待礼仪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代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要起身相送。
2、引见时的礼仪: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的工作人员引见。在引到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半步远的位臵,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里,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随机将一些得体的话。
在走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进,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房间里的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辞,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着着对方。如果是好几位客人就要按职位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3、乘车行路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外出时要注意:①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②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班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切忌用力过猛。
③乘车的座位右为上,左为小,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
4、递物与接物: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举止,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双方经介绍相识后,需要互相交换名片,递交时应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在接他人名片时,应恭敬地用双手接,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谈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后看都不看就塞进口袋里或到处乱扔。
5、会议礼仪
6、电话接待礼仪
(五)、日常交际礼仪
1、宴请礼仪: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休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在宴请安排是,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一般餐桌上或房间都有主位次位标志,不能乱坐,让主人难安排,造成尴尬局面。入座后,主人招呼,上座人动筷后方可开始进餐,饭菜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可根据人数,不够再要。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给别人夹菜,不能用自己的筷子,一般要用公用筷子。吃东西时要文雅、闭
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碰杯时,主人要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碰强灌。
2、拜访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内容有四点;①、自报家门,②、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③、讲请相访内容使对方有所准备,④、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休息,最后表示感谢。
⑵、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①、要守时守约②、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还半步,与主人相对。③、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
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④、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⑤、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致意“再见”。
(六)博物馆讲解人员礼仪及要求
博物馆工作人员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对社会公众宣传思想道德的教育者,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发言人。因此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公众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要注意下列礼仪:
1、行为举止:一个人的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特别要注重在各种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傲。
(1)目光:在讲解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目光不要盯着一个人的脸看。当讲解被人打断时。不要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有损于演讲形象。
(2)站姿:讲解时既要对观众重视,更要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育效果。演讲时要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
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头,按路线走动,步幅不宜过大过急,胡乱走动。同时,讲解时所站的位臵。身低的人穿高跟鞋。高个的鞋跟不要过高,要站在一起一样高。
(3)手势:讲解前双手放在腹部(左手握着右手手背),手里不要拿手机或者与讲解无关的东西,自己先进入展室或者与主要领导同时进入展室,站在门口的一侧。讲解时要配合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解效果。手势要自然,得体,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不要乱指,不要指东道西,不要做过分的动作。不要养成不好的习惯。如手里拿着麦克风,一旦形成,很难纠正。
①双手交于胸前,阴面在上,表示有渊博的知识内涵,我就是这里的主人。
②双手交于胸前,一阴一阳,表示善于合作,便于交流,握手友好的意思。
③双手交于胸前,两手阳面在上,表示热情奉献,客人至上,但比较别扭。
④指目标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
2、言谈:讲解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一个号的讲解员,要注意语言和表达时,遵守相关的礼仪礼节。
(1)首先要将普通话,最好在平常生活中也讲普通话,这样才能不口生。
(2)表达要准确,我们设臵的每一个展室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它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个区域内的特色,有其严谨性。在讲解时,应严格遵守展览要求,不可腐俗话,要用事实说话,要用文物说话,不能用传说说话,不能凭空想象,含糊其辞。
(3)音量要适中,讲解时声音不能过大,不要像喊口号,给观众以声嘶力竭之感。但声音也不能过小,声音太低,世人很难听清,会影响讲解效果(机场、车站讲解-----;电视播音讲解-----;球场讲解-----)。形成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基本被固定下来。所以说讲解人员在讲解时,掌握好快慢节奏和音量的适度。每分钟应在四百字左右。根据观众要求可讲粗也可讲细。
(4)语言要精练,抓住中心,紧扣各个展室的主题,不能废话和讲多余的话,给观众以干净利索的感觉。口齿要清晰,像潺潺的流水,像山谷的百灵鸟,以自己的身、行、目、容、饰、言、音的综合魅力赢得观众。
⑸对不同人群的讲解方式:根据不同人群,观众的多少、年龄的大小,用不同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3种:
①、叙诵法,人员较多的情况下…… ②、交谈法,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③、童话法,对小学生……
另外要注意互动:互动提问时要注意提观众或者学生能回答上来的问题,不要造成尴尬的局面,回答先要表示感谢!或给以表样!
3、穿着打份。工作服,化妆不能浓妆艳抹,……
4、不要吃气味过大的东西,如葱、韭、蒜等之类的东西……
5、把来参观者都当作自己的学生,不论来者官多大、职位多高、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就当作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不怯场,才能讲解好。
6、平时要注意多学文物方面的知识,熟悉各个展室的内容,才能解决突来的问题,对于观众提出的问题,不要作出错误的回答。
7、遇到不文明的人和事怎么办?用古代文明,借题发挥,引导制止不文明行为……
8、有观众故意刁难怎么办?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温和的态度,说明我是新来的解说员,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下次来,我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9、参观结束语
尊敬的客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所有的展室现在已经参观完了,感谢大家的光临,请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仅代表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10、欢送:参观完解说人员都要把客人送到门外,重大接待所有的解说人员都要到门口欢送,应说“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等语”,客人将会感谢你!你就说“不用谢、或不客气”等用语。以自己的行为、举止营造和谐,热情的氛围。
11、迎接:根据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语言,领导一般用“检查指导工作”,观众用“参观”
称慰:尊敬的各位领导
观众: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里面请,个人介绍我是本馆的解说员小杨等,今天能为你讲解非常高兴。
总之,博物馆是一个区域内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像征和窗口,她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地
方的文化底韵,博物馆解说人员,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仅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形象。因此要求博物馆讲解人员要从全局着想,要从大局出发自重、自爱、自警、自强,按照博物馆工作人员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言谈文明、举止得体,行为端正,穿着大方,语言严谨。
最后希望大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把工作做的更好!
谢谢!
博物馆讲解稿篇五
我理想中的博物馆
姓名:牛文馨
班级:b10历史
学号:101003119 在讲我理想的博物馆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四川的一个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这个私人的博物馆为我理想的博物馆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模型。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由企业家樊建川投资创建的。他认为博物馆不能孤零零的存在,它应该形成一个聚落。樊建川规划的博物馆聚落是由25个馆组成,现在已经建成11个。其中抗战系列和文革系列尤其引人关注,他的最新手笔是汶川地震博物馆。下面我将从选址、藏品、陈列以及布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建川博物馆聚落。
一、选址
建川博物馆座落在距离成都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的古老小镇—安仁。在建博物馆时,樊建川曾想在北京卢沟桥、上海松江区和重庆文革基地,由于各种原因樊建川最终选择了在安仁这个地方创建他的博物馆。他看中了安仁与都市不远不近的距离,因为他想象的博物馆需要一个宁静的氛围,远离喧嚣,听历史的声音;樊建川尤为钟情这个古镇禁止建筑超过14米的明文规定,因为这可以保证他的博物馆周围永远不会有高大的建筑,破坏博物馆的冲击力和漂亮的天际线。
除了安仁古镇宁静氛围适合建立博物馆外,安仁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安仁镇曾经是富有盛名的旅游之地,后来慢慢衰落,被人遗忘。安仁镇保留了许多老公馆。1983年樊建川来参观刘文彩的庄园发现了安仁镇这些老公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樊建川在一举买下了500亩地的同时,他还买下了镇子上存留的15座老公馆。樊建川已经翻修了3座老公馆,剩下的12座他有意做成“亚博物馆”的经营场所,比如,一个公馆陈列很多烟具、烟标、烟广告,可以做成雪茄吧;另一个公馆陈列很多酒具、酒杯,可以做成酒吧;陈列了很多川西民俗文物的公馆,可以做成客栈。他还打算把房地产开发到这个镇子上,筹备造建公馆式楼盘,他看好旅游地产。樊建川意图用公馆、老街、博物馆聚落三张牌恢复这个建于唐朝的古镇的生命。
樊建川博物馆的到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安仁的面貌。三年前,从成都到安仁没有通高速,开车过来得走羊肠小道,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高速修通了,从成都过来的车程缩短了一半。经过历时半年的打造,翻修出两条三百来米长的古街,成为镇上一大景观。博物馆聚拢的人气为这里带来商机,一些住户打出“农家院”的横幅,街边的饭馆也多了起来。樊建川在镇上种了很多他喜欢的桂花树,十月的夜晚,桂花落满一地,余香漫过窗棂。
从建川博物馆的选址可以看出,博物馆应该建在宁静氛围的地方,人们只有在宁静的氛围下才能用心去感受博物馆给我们讲述的过去的故事,人们才能了解博物馆的价值。其次,博物馆的选址也应该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深厚历史文化氛围的衬托下博物馆才更能实现其文化价值,虽然文化产业化并不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在现今社会这个经济利益为先的社会,文化产业化或许是传播文化的最好方式。还有博物馆一定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博物馆虽然要建在宁静的地方,可是交通便利是一个博物馆必备的条件。只有交通便利,人们才愿意去参观博物馆,现在许多博物馆藏在很隐蔽的地方,这十分不便利公民们的参观,博物馆起不到它应有的社会职能。
二、藏品
建川博物馆聚落展出的都是樊建川收藏的物品。首先我们重新先介绍一下汶川地震馆的展品,5月12日,樊建川敏锐地感觉到应该为这段历史收藏回忆,当天从都江堰自己公司一名员工家里搬回一口被震落的挂钟。这个指针刚好指向2点58分的钟,是他收集的第一件地震文物。地震整整一个月后,汶川地震博物馆开馆,这时他已收集了大约5000多件物品。开馆至今,又陆续收集藏品达4万余件。从“范跑跑”那具有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和他在地震瞬间扔下的正在讲授的课本,到“可乐男孩”被救后喝的第一瓶可乐;从温家宝在灾区拿着喊话的话筒,到绵竹村民用以驮回亡妻遗体的 “最感人的摩托车”;从银厂沟遇难新娘的婚纱,到都江堰聚原中学孩子们遗留的铅笔……几万件展品以日记的形式展示,寓意走过这震撼的三十天。黑色的日历醒目地标示着一天的开始,旁边附以这天的大事记。除了汶川地震馆,建川博物馆聚落还有5座抗战馆,3座文革馆,2座民俗馆。文革馆展出的展品只是樊建川所集文物的千分之一,而且是比较温和的部分。做文革博物馆是樊建川最大的梦想,他希望随着政治越来越清明,库房里堆积的8吨检讨、两万本日记、50万封信能重见天日。“或许8座10座博物馆能比较完整地展示这段历史”,樊建川说。樊建川酷爱收藏。他的收藏历史要追溯到他五岁时。那时他就将幼儿园评语保留下来。从那年起,小学时期的,中学时期的评语以及成绩单,一张都没有落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樊建川收藏的范围越来越广。文革开始那年他9岁,对于这贯穿了整个青少年时代的十年文物情有独钟,毛泽东的瓷像、印有“人民公社好”的搪瓷杯、毛主席语录……他收集的这类文物难以计数。对于一件心仪的文物,他不惜一掷重金,率性而为。有一天樊建川正准备从办公室回家,接到一个电话后,立刻订了一张当晚飞天津的机票,这一次临时改变行程的收获是侵华日军士兵荻岛静夫的七本日记。自己办博物馆,樊建川开始并不敢想,即便是手上的文物达到千万件时,也不敢想象以一人之力做这种一直由政府运作的事。想法萌芽在他出国参观了很多私人博物馆之后,觉得自己完全有实力。后来,樊建川在成都、北京、香港举办了三次抗战文物展,广受好评,有人甚至说他的东西比博物馆的还好,这促使他下定决心。
可以看出樊建川收藏的物品都是很平常,很生活化。但是正是这些生活化的物品更加能够反应当时历史事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樊建川很注重收藏最近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就比如说汶川地震馆中展出的物品,就是十分平常、生活化的物品,但是这些物品却十分的能够反映当时的十分重要的事件比如说“范跑跑事件”,还有总理的喊话筒等等。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我理想中的博物馆中的展品最好是可以反映当时历史典型事件的生活化的物品,这样的物品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能够体现藏品的教育价值。
三、陈列
樊建川对这个博物馆聚落的每一处——大到各个展馆的风格,小到文物的陈列方式,都亲自掌控。“抗俘馆”的窗大多采用铁栅栏的样式,光影打在战俘的黑白照片上,呈现出监狱般的氛围。为了让观众在压抑的参观之后舒缓心情,樊建川让这个展馆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结束,并在出口处设计了一池静水。在“红色年代章、钟、印博物馆”里,樊建川把收藏文革时代座钟的空间布置得高大阴森,一面墙在格子里嵌满了座钟,另一面墙张贴着文革十年的旧照片,整个展区充满了警示感。
樊建川不讳言想做的就是敲警钟的博物馆。地震博物馆馆门的设计承载了他的想法:进门是一堵灰黑色的墙,刻有“汶川震撼”四个字,右边是入口,左边印有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百年以来三次地震的时间和具体地点。樊建川说,这就是警示。龙门山地区是地震多发带,如果未来还会发生地震,希望那时能更好地预防,更好地救助,伤亡和财产损失比这次小。博物馆的陈列要与博物馆的主题相适应。博物馆的陈列要营造一种体现博物馆主题的氛围。并且陈列要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营造一种观赏的氛围。陈列要使展品能引起观赏者的视觉刺激,这样观赏者才会观赏藏品,才能体现出藏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意义。
四、布局
围绕着博物馆,樊建川建造了酒店、客栈、茶铺、餐厅。在馆区尚未开发的空地上,他划出几亩地种上甘蔗和蔬菜,收获的季节里搭一个草棚现摘现卖。樊建川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卖文物纪念品的场所,主要出售老报纸。这些报纸根据年代不同售价不等,70年代的每张标价380元-480元,60年代的标价580元-680元,50年代的上千元,更珍贵的民国老报需议价。报纸可以简易包装,也可以配礼盒,礼盒里附送博物馆制作的原件证书和当天大事记。据樊建川介绍,这是最有利润的一块,一年的收入大概可达100多万,差不多支撑水电的费用。樊建川拥有的旧报纸达100万吨,他曾带一位企业家朋友来看这些收藏,这位刚花高价买进生日当天报纸的老板惊呼:这哪儿是报纸啊,就是一堆钱啊。
这样的布局,很好地体现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在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休闲活动,博物馆为人们的观赏提供休息的场所,可以吸引更多观赏者前来,这可以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这也是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以上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个博物馆将我理想中的博物馆的选址、藏品以及陈列和布局大致展现出来。下面我将立足于现在博物馆面临的问题,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出发勾画我理想中的博物馆的蓝图。
博物馆面临的挑战以及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还有我构想的21世纪的博物馆,都要立足于博物馆的定义。即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以前人们对博物馆的定义的侧重于博物馆的研究功能,致使现在的博物馆在我们心中就好像只是一个研究机构,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并且人们也把博物馆的非盈利理解错了,只靠政府的补助来开办博物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从不想办法来增加收益,支持博物馆的运营,这样使博物馆还像一个国营企业,没有发展的活力。甚至规模变得越来越小。这两个问题就是博物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法国哲学家、巴黎高师哲学系荣休教授克劳德.安贝尔怎么说当代博物馆面对的挑战。法国哲学家、巴黎高师哲学系荣休教授克劳德·安贝尔认为博物馆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者说大部分博物馆都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希望观众越来越多,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经济模式能比较稳定,通过卖书、卖纪念品来获得一定的资金。她的话正是刚才我讲的那两个问题。
为了解决博物馆面临的这两个问题,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将会有新的发展。我们来看一下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的管理和藏品的展览应该更加智能化。将高新科技用于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是当今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随者经济全球化,世界地球村的发展趋势必然要在博物馆中体现,博物馆中只展出一个地区的物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博物馆也就无法实现它的社会职能。因此博物馆中应该摆脱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具备世界文化的博物馆。
1、理想的博物馆应该在入口处就能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即使不同的物质化不能迅速地传播这层影响,所有人类的艺术和创造表现性价值也是相同、并应该同等对待的。
2、历史和当代的关系和发展应该以段落的方式解读。一个理想的博物馆应该被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来管理。我们现在能确认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国际展览会现场实现。例如:1927年,第20届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体育参赛选手被作为相似类型的人,这就产生了轰动性的展览———“世界文化和现代艺术”。展览现实出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和印美地区艺术创造力的集合。最后,博物馆在改变现状就要注重与公众的关系转变。博物馆必能在高高在上,给人清冷孤傲的感觉,要注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博物馆要用它的优质服务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这样才更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并且需要指出的是博物馆虽说是非盈利性的机构可是博物馆并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拨款来发展,博物馆应该再给参观者提供一定的服务时,收取一定的费用,还可以将收藏的报纸等或者藏品的仿真品出售,这样既可以满足观赏者先要留念的心情,也可以用这些资金来维持博物馆的运营,甚至可以让博物馆扩大规模,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就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模式一样,可以在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情况下带动一下周围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不但不会影响博物馆的性质,反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博物馆的发展,使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展示出它的社会职能。
现在我就在进一步勾画一下,我理想中博物馆的蓝图。选址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已经分析过了。下面我就来讲一下博物馆的规模,博物馆的规模不用太大,现在我们国家寸土寸金,博物馆的规模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就可以啦。博物馆的造型,老是讲过许多博物馆的造型都是十分出色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够新颖,够简约。我认为博物馆的造型只要够新颖,够简约,能体现博物馆的主题,并且让人们能充分理解它的含义就是最好的造型。博物馆的服务上面也已提出了这个问题,博物馆不能再高高在上啦。博物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育民众,弥补书本文字的抽象。博物馆应该更加的真实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人们才能在参观中轻松地学习并且深刻的理解。怎么才能使博物馆变得真实生动呢?博物馆应该用高科技的手段来改善民众们的参观模式——为人体装备感应器进行仿真模拟参观。最简单的就是人们可以戴着特制手套,在距离文物10厘米的地方,轻轻抚摩,可产生真实的质感触感。当科技在发达一点,可以让人们上一种戴特制的眼镜,拿起面前的那把数字剑(真剑可能在另个国家),随意的挥舞一番。在高级一点人们可以戴着特制眼镜,穿着特制的衣服,在数字化的流畅场景中,可以图穷匕见刺杀秦皇,也可以在古埃及辛勤地建造金字塔,甚至你可以化身祖先,和猿人一起打猎归来,尝试一下钻木取火。科技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在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同样可以改变博物馆的参观模式,使人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发展,受到深刻的教育,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想实现上述的构想,博物馆就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博物馆中资料的整合,需要我们一步步在大量文物和其他历史自然文化的整理中,系统化全面化细致化,全球共享人类全部文物甚至各个自然学科内的各种实验数据,当你可以像打ic电话一样方便地进入数字博物馆与凡高共同涂鸦向日葵时,那些散布于巴黎和阿尔的凡高博物馆,大概可以留着做古董了吧,真实感是相对的,当你看到的摸到的色状质地数据全部来自实物时,这就是真实。同时,各国关于文物归属的争论,想必也可告一段落。其次要有技术上的支持,应用生物(主要是人体)感应研究成果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先通过实验建模,获得理想数据后编制完善的程序,在馆内运用自动化技术,建立一套安全稳定集约的自控系统,系统通过光电,温度及其他各种传感器,制造可以被真切感知的数字虚拟世界,就是理想博物馆服务的基本构造流程。应该说,在数据资料全面的基础上,数字化并不难,但在一些与人体联系紧密的博物活动中,需要进一步与医学和生物学的合作,进行更为稳妥的论证,具体说,比如在虚拟世界中的被那个秦始皇砍一剑,感应器给予多大的刺激才为合适,不会造成生理上心理上的的永久伤害,而人个体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也许需要等级设置的吧,或者可以自己调节强度。除了这些还需要创意规划,按上述理论建立博物馆,包含范围之广,决非仅仅几个团队就可以搞定,需要一个由各相关领域高素质人员组成的智囊团,负责主题,分类,创意,协调各单位进度与行动,保证博物馆的完善工程高效地运作。最终就是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工作,此处的维护,除了硬件设备的修理,还主要是指软件的完善,包括数据的修正,系统的优化,程序的局部的更新或整体的升级,新模式的开发。根据民众使用调查意见,或者征集金点子,不断地促进新技术新理念的产生,从而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博物馆的构想。希望博物馆可以在科技技术的支持下,转变它的运营方式,更好教育民众,实现其社会价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