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总结应该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体现价值等特点。总结要注重思考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解释过去的情况。感谢下面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山松烟篇一
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
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在苍桑的黄山松上,我读到了中国人的奋斗,捕取的精神。
黄山松烟篇二
黄山松。石。云作者王怡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平日在画里见多了,顶多也就是形态奇特一点罢了。这你就错了,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领略到它的与众不同。它俯身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像是一位好客地主人,热情地欢迎你的到来,好像在说:“欢迎光临!”因为它在这将近千年的岁月中抵住了凛冽的寒风、倾盆的暴雨、漫天的飞雪,而最终才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闻名中外的“迎客松”。看到这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我不禁肃然起敬。黄山不仅以松柏之茂而闻名,更以石的奇形怪状而著称。
瞧,有猴子观海、仙女弹琴、狮子抢球、天狗望月、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我最喜欢猴子观海了,瞧,猴子那可爱的模样,它弯下腰,俯视那茫茫云海,好似也若有感慨:当云涌来,好像群峰在飘移,绿浪在回卷;当风吹来,好像群峰在仰天呐喊,松涛在低吟回还。自古黄山云成海,我走在曲径通幽的山路上,云雾已经把黄山遮掩得绰绰约约,也将我团团围住,我呼吸着云雾的清甜,感受着云雾的凉意,触摸着云雾的飘渺。云雾好似促手可及,我便伸出手去,调皮的云儿从我的五指间轻轻的溜走,却怎么也抓不到它。
现在我终于明白:“云”和“海”这两个字为什么会组成词语,原来这就是一片云做的大海啊!黄山,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
黄山松烟篇三
1、认识3个生字,自学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4、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1、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2、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坚韧顽强
特点之二:一心向着阳光
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3、给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得怎样?
(2)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2、自学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表现黄山松的另外两个特点的。
3、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反思文本。
(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有何尝不是呢?)
板书设计:
25 * 黄山松
生命力顽强
黄山松 { 一心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一、复习
1、请学生自我复习生字词。
2、学生听写生字词。
3、请学生回答问题
(文中讲了黄山松的哪几个特点?)
二、作业练习
1、写一首课外描写(赞美)黄山松的诗歌(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2、黄山十大名松是指哪些?
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连理松 竖琴松
3、给加粗字注音
描摹( ) 日暮( )
黄山松烟篇四
早就听说松树有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正像陈毅元帅的诗所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因此,我一直想有机会看一下松树。国庆长假,爸爸带我去黄山,终于让我领略到了黄山松的风采。
走进黄山,我们登上了第二高峰——光明顶。从上向下看,只见下面的松林一片绿色,随着山峰的连绵起伏,像滚滚波涛,真可谓松的海洋。
被称作黄山十六大奇松之一的“迎客松”,矗立在玉屏楼一旁。“迎客松”高约7-10米,它的松针极细,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迎客松的枝叶多数长在右边,向前伸出,那样子就像在向来自国内外的宾客招手欢迎。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棵长在石头里的松树,那棵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长过程中一块大石头压住了它。为了自已能够生存,它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日日不断往上长。终于,它靠着坚强的信念,穿透岩石,现在,已长得高大挺拔。这棵松树受到了人们的啧啧称赞,被称为“破岩松”。
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大雨,气势滂沱,压得我抬不起头,心想:这么大的雨,松树受得了吗?不一会儿,雨停了,我抬起头一看,那棵根系发达、松干粗壮的“黑虎松”,一根两杆、亭亭玉立的“连理松”,不但没有压弯腰,反而显得更加苍翠,松针上还挂着水珠,像串着晶莹的珍珠。
黄山的松,以石为母,有的破土而生,有的绕石而长,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称。除了刚才介绍的那些,还有“竖琴松”、“双龙松”、“凤凰松”。即使你能妙笔生花,也难把“巧夺天功,美不胜收”的黄山松都给细细描绘。
我爱松树,更爱那奇特的黄山松。它的美让我赞叹,它的品格令我折服。
黄山松烟篇五
又到了寒冬,所有的植物都相继枯萎,但风雪中仍然挺立着一个绿色的身影,它就是松!
不一会儿风雪大了起来,我感觉自己快被风刮走了,便顶着风躲到了松树下,站在松树下风雪刮不到我,我的身体渐渐暖和起来,这时我感觉就像是爸爸那宽大的手臂,呵护着我,保护着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松树在风雪中傲然挺立,风不断地吹它,把它那绿油油的头发吹得“哗哗”作响,它还是忍着寒风的刺骨,站立不动。
风不断地击打它,它的手臂都快压塌,但它却忍着疼痛与风雪搏斗。
静静凝望着它,突然想起了几个人,我们身边的警察叔叔每天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即使刮风下雨,他们也绝不离开,他们站立在岗位上的身影不就像挺立在风雪中的松树吗?同样有着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的还有耗尽毕生心血来写成巨著《国榷》的司马迁。
司马迁因辩护一位将军而入狱受了酷刑,但他知道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却轻于鸿毛,所以他在这种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著作,最终写成了《国榷》这部辉煌巨著,也因此名垂青史,并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也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有的是为自己的工作而奋斗,有的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有的是为自己的家庭而奋斗。
松树这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所以我也要像松树一样,不向困难低头,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只有努力才会成功。
黄山松烟篇六
冬天所有树都没有了曾经的新绿,松树却依然穿着它那墨绿的针裙。我望着一片片松树,不禁想到了黄山的松景。
黄山有一著名的景点,那就是迎客松,它位于黄山脚上的一块巨石上,去黄山的游客都要经过它。迎客松的树叶就像在粗壮的树干上铺了一层浓绿的草坪,虽然松树的叶子很细,但迎客松的叶子和叶子之间几乎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一只枝干向外弯曲,整体就像一个迎接客人的主人,这就是为什么它叫迎客松。如果你细看迎客松挺拔有力的矗在岩石上的根部,你会发现它完全是从石缝中挤出来的,没有一丝泥土,迎客松真不愧是黄山的象征。
黄山的松树可不止迎客松这一棵,别看黄山没有土,树可是很多的,它们都长在悬崖峭壁上,为裸露的黄山添加了色彩。黄山最多树的地方就是光明顶,通往光明顶的路上,如果你向下看,你的眼前会全是层层叠叠的松树。从远处看它们针状的叶子,并不会让你觉得很坚硬,它就像小草一样柔和,清风吹过就随风摆动。可有些树却不这样,它们直挺挺的站在那里,那墨绿的军装让它们好像是出征的战士。
就算是悬崖峭壁也挡不住这些绿色的生命,如果你去爬黄山的一线天的话,你准会发现一线天旁边的峭壁上的松树苗。虽然黄山的石缝里只有一点水分和肥料,但是那些松树苗一棵都不会死。就是因为它们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敬佩黄山松树的绿、多、生命力强!
黄山松烟篇七
一、概述《黄山松》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写黄山景物中最具特色的景物之一——松树。文章抓住黄山松的三个突出特点来具体介绍黄山的松树。作者在文章开头先设问,明确黄山松有特色,至于特色是什么,文中只说明数量并没有具体说明特点是什么,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来介绍黄山的松树。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黄山松的特点。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楚,突出了黄山松的特点。本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六年时间的学习,学生理解、感悟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获得知识量也逐步在拓展,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写作也有一定基础,能够准确的将自己积累的词句应用在作文中,在学文中,积累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多数同学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学习,部分同学由于孩子小自制力较差,尤其是一些男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热情不是很高,在课堂中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下多督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文章的内容。通过观看黄山美景以及黄山松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启发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特色,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帮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美丽。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仔细用心感悟黄山松的特色,同时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描写方面观察细腻、用词准确精当。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材、教参,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二)浏览文章,回答问题。
师:初读课文,想象黄山松的三个特色,请同学说说都有哪三个特色?特点一:生在石上,有顽强的生命力。特点二:一心向阳。
特点三: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第2自然段。
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
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师:那是金属利器都很难将它劈开的花岗岩啊,8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会出现裂纹,而现在要将它挣裂的是黄山松的根啊,你有怎样的感受?生: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
啊!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对黄山松的喜爱吧!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出示句子:
“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2、导读第三自然段。
特点二: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出示图片。
师:观察图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黄山松这一特色的。请你读一读描写这一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师: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把黄山松的姿态展现出来。出示图片及文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于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师:请你读这句话并理解它的含义。
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描写黄山松姿态奇特的句子。
小结: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那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的品格与精神。
3、导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图片,指名读句子。
“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枝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师:“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
指导读:带着理解读句子。
出示句子: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
师:十二级的台风,一般的树遇到会怎样?(折断)团结松呢?
师:这真是团结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它强大的团结力吧!蒲团松。
生: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几个人可是几百斤,全靠松枝支撑着,竟然安然无恙,能看出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小结:这些句子把蒲团松的形状及对它的赞美之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那种团结的精神。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过渡: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出示图片:黄山松。
解说: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5、拓展知识升华情感。
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的散文主题大多和抗战有关,这篇《黄山松》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我想丰子恺一定是借着《黄山松》的精神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异常强大的团结精神。
总结:黄山松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6、总结写法指导写作。
师: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你们发现了结构上的写作特点了吗?
小结:这种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写作方法,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应用。
7、布置作业积累语句(1)说说黄山松的特点。
生命力顽强。
黄山松烟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你能说说这句广告词的意思吗?(黄山景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黄山有很多美景,请同学们看图片(出示黄山美景的图片,如黄山云雾、黄山奇石、黄山日出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景物是:黄山松。(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
3.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山松的?3.用小标题概括黄山松的特点。
特点之一:生命力顽强;
特点之二:一心倾向着阳光;
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1.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生长得怎么样?(2)学生自由讨论。找出相关句子大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学第4自然段时,可抓住描写“团结松”的一些语句去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如“密切地偎傍着”、“觉得像铁铸的一般”。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5.品读课文,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
(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请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五)板书。
生命力顽强。
一心倾向着阳光。
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黄山松烟篇九
今天我读了黄山松,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真是名负其实。我在电脑上又查到了很多关于黄山松的资料。
黄山之松,松松皆不相同,都具有特色。而“黄山十名松”更是这“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挺立玉屏峰车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我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上处海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约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
黄山的松还有很多,像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等等。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黄山松的精神,“顶风傲雪的不屈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的精神。
黄山松烟篇十
早就听说松树有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正好像陈毅元帅的诗所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因此,我一直想有机会看一下松树。国庆长假,爸爸带我去黄山,终于让我领略到了黄山松的风采。
走进黄山,我们登上了第二高峰——光明顶。从上向下看,只见下面的松林一片绿色,随着山峰的连绵起伏,好像滚滚波涛,真可谓松的海洋。
被称作黄山十六大奇松之一的“迎客松”,矗立在玉屏楼一旁。“迎客松”高约7-10米,它的松针极细,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迎客松的枝叶多数长在右边,向前伸出,那样子就好像在向来自国内外的宾客招手欢迎。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棵长在石头里的松树,那棵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长过程中一块大石头压住了它。为了自已能够生存,它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日日不断往上长。终于,它靠着坚强的信念,穿透岩石,现在,已长得高大挺拔。这棵松树受到了人们的啧啧称赞,被称为“破岩松”。
走着走着,天下起了大雨,气势滂沱,压得我抬不起头,心想:这么大的雨,松树受得了吗?不一会儿,雨停了,我抬起头一看,那棵根系发达、松干粗壮的“黑虎松”,一根两杆、亭亭玉立的“连理松”,不但没有压弯腰,反而显得更加苍翠,松针上还挂着水珠,好像串着晶莹的珍珠。
黄山的松,以石为母,有的破土而生,有的绕石而长,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称。除了刚才介绍的那些,还有“竖琴松”、“双龙松”、“凤凰松”。即使你能妙笔生花,也难把“巧夺天功,美不胜收”的黄山松都给细细描绘。
我爱松树,更爱那奇特的黄山松。它的美让我赞叹,它的品格令我折服。
黄山松烟篇十一
曾经学过《黄山奇石》这篇文章,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让我对黄山充满了好奇、向往。所以去年十一假期,我强烈要求妈妈带我去黄山!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子“呜”的一下停了下来,只听爸爸一声大喊:“孩子们,到黄山了!”瞧!这一声令下,我和肖政都争先恐后地挤出车门。站在黄山脚下,抬头一看,“哇!”群山苍翠,山峰高得看不见顶,漫山遍野的松树笔直挺拔,雄伟极了!
买了门票,踏上整洁的石梯,拾级而上。当我真正进入黄山的怀抱,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黄山的壮美!一座座山峰奇峰兀立,自然天成,一块块石头巨大无比,好像是人用斧子劈出来似的,简直是鬼斧神工!黄山不仅山色壮美,最大的特点就是松树多,瞧!满山的松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简直就是松的海洋。这里的松树有一个特点,它们不但外形奇特、千姿百态,而且它们大都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石缝之间。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我不禁感叹!黄山的松树居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小小的石缝就能长出一棵高大的松树,太令人惊叹了!特别是那棵闻名于世的松树——“迎客松”,高大笔直、形态婀娜,在树的一侧有个长长的枝条伸出来,好像是人的手臂在招呼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真佩服自然的神力啊!黄山因热情好客的迎客松而得名,所以五湖四海的人们慕名前来,争先恐后的在“迎客松”下照相留念。
黄山松以其傲然、雄奇、秀丽挣得天下美誉。但谁又知道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呢?妈妈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随风飘荡,落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在这种人们认为无法生存的'环境下,它却以一种渴望生存的意志、有缝即入的钻劲,从石而生,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将磐石踩在脚下。——意志决定命运,一粒种子的意志竟如此惊人!
我为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黄山松所折服,流连在群山翠松之间,我陶醉了,感觉自己也化作了黄山石缝中的一颗小松,在蓝天碧野之间傲视群雄……“嗨!赵昌昊,快来啊!”肖政的一声呼唤让我从冥想中回到了现实,原来他已经跑到了前面著名的光明顶。在光明顶,我体会到了游黄山的又一大特色——人多。在窄窄的山路上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光是过光明顶排队就排了两个小时,看来,黄山的魅力很不一般啊!
黄山松烟篇十二
黄山素以“温泉、云海、怪石、奇松”四绝闻名天下。徐霞客游览了黄山后,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会迎接游人。只见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紧接着,游人就会走到那时隐时现的第三绝,怪石峰谷。那形状怪异的怪石有的像“石猴观海”,有的像一条石龙围绕着黄山飞腾!
过了一会儿,有的游人会不辞劳累、气喘吁吁的爬到了山顶,欣赏到了黄山第二绝“云海”。而此时,游人会感觉黄山好像和灵霄宝殿连在了一起。
黄山温泉又称汤池、汤泉,黄山“四绝”之一,古名朱砂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常年水温42°c,可饮可浴。流量稳定,久旱不涸。
黄山真是太美了!
黄山松烟篇十三
《黄山松》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借花草、树木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快乐读书屋中的两篇课文,介绍几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黄山松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的奇松,它们姿态独特,造型各异,闻名遐迩,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山松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三年级我们曾经学习过《黄山奇石》,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黄山,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课件,能帮助学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的美。
1、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2、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山名松的特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了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阅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黄山松》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对于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指出:理解文意要求略,即:粗知大意,不求甚解。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解决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根据教材及学生身心特点,创设黄山美景的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说、问,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出示课件)奇松是黄山最有特色的一绝,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上黄山松,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
(板书课题:黄山松)
[通过谈话,观看课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揭示课题内容,简洁明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汇报
三、抓住重点,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山松有哪些特点?课文介绍了黄山哪些名松?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3、汇报黄山松的特点:
介绍了黄山哪些名松,每一种松树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学生的汇报,播放课件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指导学生朗读。
4、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检查识字
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扩词,理解词义。
五、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把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黄山松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着
美黄山归来不看松
黑虎松高大
连理松缠绕
《黄山松》
黄山松烟篇十四
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能说说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松树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说的是松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的品质。)是呀,松树总是能让人心生敬意,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跟随丰子恺老先生的脚步,去领略黄山松的风采。通过之前的学习你知道丰老先生笔下的黄山松有几大特色呢?这三大特色分别是什么?那么黄山松的这些特点,又让我们感受到黄山松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味黄山松独有的特点与品质。
二、品读特点,感悟品质。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1页,请用你喜欢的方式默读全文,画出最能体现黄山松精神品质的句子。
2、第二个特点:(扶)继续汇报(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向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有何感受?“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真是充满正能量一心向阳啊!其实丰子恺老先生早在抗战时期就写过很多散文,都是主题和抗战有关,而写这篇文章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他借黄山松来歌颂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此处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借物抒情。
4、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他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
5、十二级台风,一般的树遇到会怎样?(折断)团结松呢?
真是团结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它吧。
6、还有吗?(蒲团松)哪里团结了?“这一画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真是团结力强的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啊。
三、总结升华: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轻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松,生命力强,一心向阳,强大团结,不正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吗?孩子们,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像黄山松那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顽强的生存下来并且积极团结的人吧!
蓝色的是课文重点句段,出示在大屏幕上的。
黄山松烟篇十五
大家好!欢迎来到黄山,我是你们的导游xx,这一次是由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黄山的特色。
黄山松魂忘川秋水古人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黄山的幽美林壑,嶙峋怪石,缥缈烟云令游人流连忘返。曾听说黄山的松树是坚韧有节气的,我并不觉得。初游黄山,只感到那些松仅是“迎客”“送客”的礼仪小姐罢了。直到我登上始信峰,才被黄山松的魄力所征服,彻底改变了对松的看法。当年杜甫攀上始信峰才“始信黄山之五岳绝顶”。峰上土层不过十多厘米厚,本以为黄山松再坚强不屈也得依靠土壤的滋养,其实不然,它的根完完全全嵌入坚硬的岩石。那样干燥、阴冷的石基中竟长出了婀娜多姿的树干。我改变了对松的生存环境的看法,肯定它的顽强毅力是它享誉世界的根本。
古书中说:石裂为沙而产松,松三千年则化为石,黄山非峰不石,无石不松。松啊,山脚下的和风细雨你不要,半山腰的鸟语花香你不求,却唯独偏爱那岩石的缝隙。在峭壁悬崖上,俯视着巍峨的黄山,不屈不挠地挺立着,为黄山增色,就连身边的小草都跟着你挺拔了起来。松树藏于山中数万载,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青翠,绝不因乏人问津而怨天尤人。你的志趣不在于“迎客”“送客”,而在于为大自然增一点生机。于是光秃秃的山岩上,松树傲然生长,把黄山包装成绿色的海洋。我改变了对松树志趣的看法,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名垂青史。
这正让我想到黄山人。他们不正像黄山松一般扎根在贫瘠的岩石上,却凭着那骨子韧劲建造自己的家园。黄山人啊,几十年开凿山路,默默奉献了一生,为家乡带来机遇和发展。我改变了对黄山人精神的看法,不再认为他们卑微,却要向他们学习那里坚韧顽强、能屈能伸,默默无闻的松的灵魂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