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一
2012届毕业生
摸拟实习教案
姓 名:马 泽
院 系:数 学 系
专 业:数 学 教 育
学 号:200930412031 指导教师:黄 激 珊
时间:2011年12月18日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第一课时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目标:让同学们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
法,同时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形式。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不等式所满足的条件及其解集的表
示。
教学用具:直尺。
复习导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分析问题: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地,则以2502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小时,即 ①3x3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地,则以22x这个速度行驶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50 ②33
式子和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三、归纳定义:
1、不等式:像和这样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但是,像a+2a-2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这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注意:(1)不含未知数的不等式 例如:34,-1-2(2)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5022x 例如:,50x33(3)怎样才能明确未知数满足的条件呢?2x 例如:5032x 当x78时,50;32x 当x75时,50;32x 当x72时,50.3
2x对上面的问题而言,当x取某些值(如78)时,不等式50成立;32x当x取某些值(如75,72)时,不等式50不成立。3
2、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类似,我们把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 做不等式的解。2x2x 例如:78是不等式50的解,而75和72不是不等式50的解.33
2x思考: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50的解?376,79,73,80,74.2,75,90,63
你还能最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2x从以上的思考可以发现,当x=75时,不等式50成立,而当x7532x或x=75时,不等式50不成立。3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2x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
33、解的集合: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2x例如:50的解集表示为:x75.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3
图9.1-1 原点①数轴正方向 ② 实数与点一一对应单位长度
用数轴来表示解集应注意得到问题:
(1)在表示75的点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含这一点。
(2)若画的是实点,则包含这个点。如x≥3 4
图9.1-2
(3)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
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x例如:50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3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吗?250,7x14,2x423x250注意:中的x在分母位置,这个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3x
四、练习训练:
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9,12,16.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
3、直接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1)x+3>6;(2)2x0.五、回顾总结:
1、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 解的集合 表示方法(数轴)
2、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概念。
六、作业布置:
1、下列数值中哪些是不等式2x+3>9的解?哪些不是?-4,-2,0,1,3,3.02,4,6,50,58,100.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5的和是正数;(2)a与2的差是负数;(3)b与15的和小于27;(4)b与12的差大于-5;(5)c的4倍大于或等于8;(6)c的一半小于或等于3;(7)d与e的和不小于0;(8)d与e的差不大于-2.6
3、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1)x+2>6;(2)2x0.1;(4)-3x第2篇:初中数学教案: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003.8)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现实世界中的同类量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怎样来表示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式子:
-7<-5,3+4>1+4,5+3≠12-5,a≠0,a+2>a+1,x+3<6
这些式子含有不等号“<”“>”,“≠”,像上面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我们再来看上面的最后一个不等式x+3<6,请同学们研究何时这个不等式成立? 练习:
1、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4-6(2)-10(3)–8-3(4)–4.5-4
2.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7+34+3(2)7+(-3)4+(-3)
(3)7×34×3(4)7×(-3)4×(-3)
3.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6的和大于5;(4)x与2的差小于-1
(5)a的4倍大于7(6)y的一半小于3
一般地说,不等式有下面三条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例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2<3(2)6x<5x-1(3)2x>5(4)–4x>3.例2.设a>b,用“<”或”>”号填空:
(1)a-3b-3(2)2a2b(3)–4a-4b
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树轴上表示出来:
(1)5x>-10(2)-3x+12<0
(3)x3>3;(4)x<-3 25
(5)8x-1>6x+5(6)3x-5<1+5x
(7)3(2x+5)>2(4x+3)(8)10-4(x-3)<2(x-1)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二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一)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维方法;
重、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教
法:尝试、讨论、引导、总结 教
具: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程序:
一、前提测评
1.前边,我们已学习了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2.由“等式表示相等关系”,教师问:在现实生活中,同种量间有没有不等的关系呢?(如身高与身高、面积与面积等)请学生举一些实例。
3.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并研究它的性质。(板书: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二、达标导学
我们先来认识不等式。(板书:“1.不等式的意义”)1. 教师出示下列式子(板书):
-7
3+4>1+4 ,5+31≠2-5 ,a≠0 ,a+2>a+1 ,x+3
2. 例
1、用不等式表示:
①a是负数;
② x的6倍减去3大于10;③ y的1与6的差小于1
5 ④ x与2的和是非负数;
⑤ x的2倍与y的一半的差不大于1 3. 练习:p56 练习
1、2、3 4. 学生做了课本第56页练习后,教师:本章我们主要研究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如x+3
1、0、„„)时,不等式成立;当x取另外一些数值(如
3、6、„„)时,不等式不成立。与前面学过的方程类似,使不等式成立的数,我们说它是不等式的解,反之,使不等式不成立的数,我们说它不是不等式的解。完成课本上p56想一想 5. 练习:p57 练习4 ▲下面,我们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板书:“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引导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叙述)为促使类比,教师说明;“等式”和“不等式”都是表示同种量间的数量关系。并提
出问题:不等式作类似变形后,所得结果左、右两边的不等式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讨论3-5分钟。教师视学生讨论情况可再做适当引导。讨论结果:有时两边大小关系不变,有时两边大小关系改变了。
6. 实例探究
不等式在作上述哪种变形时,两边大小关系不变或两边大小关系改变呢?
将学生分组,对下列不等式作:①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②两边都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③两边都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这三种变形。
a组:7>4
b组-3
c组-4>-5;
d组-2
变形教师了解各组学生变形的结果,引导归纳:“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板书)。3.强化认识
①学生再作“对数字不等式”的第三种变形即给两边都乘以(除以)一个负数。②口答:判断:
①∵3>2
∴-3>-2
()
②∵-1
∴1
()
③∵1x0
∴x>0
()2④∵-a
∴a
()
三、达标检测(另附纸)
四、评价总结:
五、作业:
p12 a1-
3b1
六、教后感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三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习题
【教学内容】
课本上不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2、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难点: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认识.【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
1、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问题牵引:
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5>3,5+2
3+2,5-2 3-2 ;
(2)–1
-1+2 3+2,-1-3 3-3 ;
结果:
(1)>、>(2)
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3、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3)、(4)题: 5 2×5,6×(3)6>2,6×(-5)
2×(-5),6 3×6,(4)2
3×(-6).得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c
> b±c 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不等式的对称性:如果a>b,那么bb,b>c,那么a>c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7>26
(2)3x
(4)-4x﹥3
22、逐题分析得出结果.(1)x-7>26 分析: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解:(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 x﹥33(2)3x
为了使不等式3x
2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5(4)-4x﹥3
为了使不等式-4x﹥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x
3 4通过(3)(4)的求解过程,类似于解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未知数系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三、课堂探究.
已知a
四、课堂小结提问.不等式性质的作用.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四
§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学习目标: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
2.重、难点: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知识情景:
1.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相当于多米诺骨牌),我们可以采用下面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
10.验证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即n=n时命题成立)(归纳奠基);
20.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归纳递推).30.由
10、20知,对于一切n≥n的自然数n命题都成立!(结论)
要诀: 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sinn≤nsin.(nn)
证明:(1)当 n=1时,上式左边=│sinθ│=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时命题成立,即有│sin kθ│≤k│sinθ│
当n=k+1时,│sin(k+1)θ│=│sin kθcosθ+cos kθsin θ│
≤│sin kθcosθ│+│cos kθsin θ│
=│sin kθ││cosθ│+│cos kθ││sin θ│
≤│sin kθ│+│sin θ│≤k│sinθ│+│sin θ│=(k+1)│sinθ│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均成立。
例2. 证明贝努力(bernoulli)不等式:
已知xr,且x> 1,且x0,nn*,n≥2.求证:(1+x)n>1+nx.证明:(1)当n=2时,由x≠0得(1+x)2=1+2x+x2>1+2x,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有(1+x)k>1+kx
当n=k+1时,(1+x)k+1=(1+x)(1+x)k>(1+x)(1+kx)=1+x+kx+ kx2>1+x+kx=1+(k+1)x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可知,贝努力不等式成立。
例3 证明: 如果n(n为正整数)个正数a1,a2,,an的乘积a1a2an1,那么它们的和a1a2an≥n.三、当堂检测
1、(1)不等式2nn4对哪些正整数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1(2)求满足不等式(1)nn的正整数n的范围。n
n2*22n(nn).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1)当n=1时,221,不等式成立; 当n=2时,222,不等式成立;当n=3时,223,不等式成立.
*nk(k3,kn)时不等式成立,即 2k2k2.(2)假设当
k1k222则当nk1时,222(22)22k2(k1)k2k3,1222
322kk3∵,∴2k3(k3)(k1)0,(*)
k1222k1222(k1)k2k3(k1)22(k1)从而,∴. 即当nk1时,不等式
也成立. 由(1),(2)可知,22n对一切nn都成立.
四、课堂小结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证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做好命题从n=k到n=k+1的转化,这个转化要求在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较困难的课题,除运用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基本方法外,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放缩法,针对目标,合理放缩,从而达到目标.
n2*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由位置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发现问题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在图中,图(1)、图(2)、图(3)中的直线l和⊙o是什么关系?
2、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发现(教师引导)
图(2)中直线l是⊙o的切线,怎样判定?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判定很不方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观察,那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怎样时,直线也是圆的切线呢?
如图,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oa等于圆o的半径,直线l是⊙o的切线.这时我们来观察直线l与⊙o的位置.
发现:(1)直线l经过半径oc的外端点c;(2)直线l垂直于半径0c.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
(二)切线的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对定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图(1)中直线了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2)(3)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三)切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
(四)应用定理,强化训练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ab是⊙o的切线.由于ab过圆上点c,若连结oc,则ab过半径oc的外端,只需证明oc⊥ob。
证明:连结0c
∵0a=0b,ca=cb,”
∴0c是等腰三角形0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直线ab经过半径0c的外端c,并且垂直于半径0c,所以ab是⊙o的切线.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和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底边上的高为半径的圆与底边相切.
采取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并要求说明理由,练习p106,1、2
目的:使学生初步会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对定理加深理解)
(五)小结
1、知识:切线的判定定理.着重分析了定理成立的条件,在应用定理时,注重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方法: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三种方法:
(1)根据切线定义判定.即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定,即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判定.
其中(2)和(3)本质相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解题时,灵活选用其中之一.
3、能力:初步会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六)作业p115中
2、4、5;p117中b组1.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及反思篇六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对于等量关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会用等式(方程)进行表达不等关系虽然大量存在,但用数学方法表达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抓住反映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如多于、少于、不高于、不低于、最多、最少等),结合已有的数的大小比较、方程等知识,用不等式正确反映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五、教学过程:
1.回顾与提问:什么是等式? 你能举个表示等式关系的例子吗?等式用什么符号连接? 2.情境引入:
[问题1]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
(2)x 的5倍与1的差小于x 的3倍;(3)a与b的差是负数。
[问题2] 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问题3] 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分3次服用”。设某人一次服用 x 片,那么 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通过两个实际问题 :太阳表面温度和药品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不等关系。
3.新课讲解: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注意: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用“≤”表示(“≤” 也可以说成“至多”“不多于”;
2.本节课的难点是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用“≥”表示(“≥”也可以说成“至少”“不少于”)。(2)知识巩固: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不等式:(1)3>0;(2)4x+3y=0;(3)x=3;(4)x-1;(5)x+2 ≤3;(6)a≠5 4.深化提高 例1:列不等式
(1)x的5倍与y的一半的差不大于1(2)x的4倍不大于x的3倍与7的差(3)代数式2y-3的值至少比y-2大3 例2: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06米/秒,人离开的速度是4.8米/秒。为了使点火的工人在施工时能够跑到2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导火索至少要多长?(只列出关系式)5.课堂练习
课本第27页习题7.1第1题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5的和是正数;(4)b减5的差是负数;(5)x的3倍大于或等于9;(6)y的一半小于3 课本第41页a组复习题第1题(1)、(2)、(3)6.教学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难点是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7.布置作业:学案第15页和第16页的作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