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会慎重考虑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未来的展望,该如何平衡?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一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我市教学点伴随着义务教育普及进程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从2002年开始,我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布局调整力度逐年加大,全市农村教学点、小学、初中持续大幅减少。到2008年底,我市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已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校由原来的3224所调整到目前的886所。其中初中142所,小学740所,特殊教育中心校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317所(其中农村小学210所,农村初中107所)。农村小学197个,教学点13个。
尽管影响布局调整的因素很多,我市各县、市、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几个主要动因是共同的。
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数量明显减少,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在一些地方,村里人锐减,往往只有老年人在家守着,甚至出现“空心村”现象。学龄儿童迅速减少,学校和教学点规模迅速缩小,有的只好开展复式小学。
其次是期盼优质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自身观念的变化,农民群众在子女“有学上”之后,对“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努力满足这种诉求。2000年,我市虽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但是偏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有的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基础还比较薄弱,急需加以巩固和提高。在此背景下,通过适度集中的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是现实的选择。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同时提醒“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我市针对农村适龄儿童数量减少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育成本高的现实,把解决农村学校布点过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和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同时结合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项目,有计划地削减、整合、撤并了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对于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愿望、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产生了积极效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改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状况。生活殷实起来的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也愿意并有一定能力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农村家长希望子女上“县城学校”、“镇上的学校”愿望强烈。
第三是我市积极推动。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需求与城乡间教育差距较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各级政府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推进,成为布局调整的直接推动力。于是,很多地方根据城乡人口流动趋势,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了农村学校布局,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并将其逐步纳入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体现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务教育学校布局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人口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考虑不够。有的地方把学校布局调整简单地理解为“撤并学校”,提出规模小于某一标准的学校就要撤并,不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学生就学困难等实际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地方超越实际,急功近利,把追求扩大学校规模作为教育政绩或形象工程,制订出不切实际的学校撤并“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都应予以深刻反思。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在我市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伴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进行的,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寄宿制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并入学校班额过大、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增加等突出问题,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和解决。
(一)若干成效。
1.改善了办学条件。
仪器、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生均图书均有提高。
2.提升了教师水平。
结合布局调整,逐步辞退、安置了一批代课人员,补充了一批合格教师,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并对教师进行了重新配置。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10年,全市农村初中、小学生师生比2001年下降;农村专任教师合格率比2001年提高。
3.提高了教育质量。
伴随着布局调整,中小学的校均规模发生了变化。据教育部门统计,2010年全市农村小学校均规模增加。规模化办学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齐开足了课程,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学校明确了办学思路,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有效提高了办学水平。一定规模的学校有条件和能力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组建学生社团,学生文体活动普遍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突出问题。
1.上学路途变远,交通未能跟上。
校或教学点撤并不当,致使低年级小学生也要长途跋涉去上学,令人辛酸。
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虽然少数地区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解决了部分学生上学的问题,但受车辆数量、经费、线路、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只能自行解决上学交通工具等问题。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情况日趋复杂,学生在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在国家《校车管理条例》出台前,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很少;学校租用、家长租用车辆较多。农村学生上学乘坐农用车、三轮车、拼装车等无客运营运资质的车辆和接送学生车辆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2.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班额过大。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在布局调整中的不确定性,很多地方不愿改善其办学条件,忽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使得一些家长担心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不能保障教学质量而陆续将孩子转出,加速了这些学校“自然”消亡。据了解,很少有县、市、区提出适当保留教学点的措施。
一些县、市、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2010年,全市农村地区小学大班额比例比2001年明显增加。随着农村小学的撤并,城市、县镇的压力越来越大。
3.挫伤了少部分乡村的办学积极性。
由于农村教育事实上还必须依靠乡村两级来办,寄宿制学校撤销了一批村级学校,村干部思想认识转不过弯,一部分村民抱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乡村的办学积极性。
4.寄宿条件较差,管理人员缺乏。
这些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和寄宿生规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学远的问题。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初中、小学寄宿生人数比2001年大量增加。农村寄宿生的大量增加,对寄宿制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各地在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上倾斜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寄宿制学校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生活设施配置不足,缺乏生活管理人员,难以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由于经费短缺,多数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设施很不配套,图书室、仪器室、音体器材室都没有。“普九”时留下的图书、仪器、音体器材也已陈旧老化,几乎不能为新课程所用,信息技术教育还是一片空白。
担心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缺乏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也缺乏专职的保安人员。很多情况下是专任教师排班值勤。有的教师晚上值班,白天上课打不起精神。也有的地方聘用了临时工,但没有用工合同,也没有稳定的工资渠道。
5.家长负担加重,陪读现象增多。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都应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依据各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提高质量。
1.方便学生就近上学。
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关键是应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小学1—3年级学生年龄小,应能在本村就近走读就读。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应能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才安排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综合考虑学生家长需求和负担、学龄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规划完善学校布局,不要让学生每天把太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上学路上。
2.严格撤并学校程序。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确因生源减少等原因撤并学校,当地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方案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应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学生家长、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并举行听证会。多数群众不答应的事,就坚决不要做。听证环节通过后,应把撤并方案上报审批。经批准的方案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好事办好。在今天,无视多数群众意愿的决策、不顾广大群众切实利益的行动,都是非常危险和必须尽量避免的。
3.办好村小和教学点。
有必要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应予保留和办好。首先,应建立村小和教学点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小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于规模很小的学校或教学点要成倍地核定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其次,发挥远程教育功能,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并使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具,保障具备接受远程教育的能力。开发和输送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再次,中心学校要统筹所管辖和辐射教学点的课程安排和教师配置,通过教师巡回教学等方式,保证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最后,教师的配置应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设立特殊岗位津贴。
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首先,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其次,要提高现有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再次,实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实行校长聘期制,促进校长、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交流,建立和完善鼓励城区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
5.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必须满足国家义务教育的整体要求,不能靠降低质量要求来贴近农村。但是,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感染力,课程应适当体现农村特点。尤其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生产、生活、自然、文化实际。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资源,又要让学生有机会与城镇同龄人交流。另外,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倡导农村学校文化建设。
6.解决其他突出问题。
首先,对于学校撤并后需要通过车辆接送学生上学的地区,要考虑发挥公共交通作用,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增设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发放学生车贴,方便学生乘坐。其次,对于学校撤并后需要学生寄宿的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应尽快出台文件,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职责,制定资金筹措分担比例。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应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足额拨付,保证到位。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设施和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再次,做好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闲置校园校舍再利用,应本着统筹兼顾、教育优先原则,在满足了当地学前教育、成人培训、学生实践等教育需求前提下,明确权属,妥善处置。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仅关系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关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缩小区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是孤立的现象,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处理好城镇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重要关系。一是城乡统筹与倾斜农村的关系。二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出的关系。三是整体谋划与尊重特色的关系。四是循序渐进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五是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二
(2010年4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午好!
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来我乡调研,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3.8万人民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乡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暨标准化建设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1-程暨标准化建设的大好时机,走合并校点、集中办学的路子,全力抓好排危工作,力争在2010年实现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抓组织。为保障排危工程和校点撤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的组织领导;村委会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村级工作组,具体协助危改征地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为抓好责任落实,乡四班子领导、村干部和中心学校人员联校点,加强对危改的质量监督及撤校并点的各项工作。
(二)营造氛围抓宣传。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做工作,广泛宣传,使群众清楚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是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节约开支、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学校也利用召开家长会等形势,深入宣传危改及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乡掀起了“人人参与建校,个个支持排危”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抓规划。结合龙庆校点分散、点多面。
-2-广、复试班多、教学质量低等情况,我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根据以前并校的试点经验,决定把全乡74个校点合并为14个校点,一至四年级在各村委会完小就读,五、六年级统一集中在中心完小上课,实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四)加强监督抓质量。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中心学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质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危改工地督查施工质量;各完小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由其负责日常的质量监督,不论工程大小,须经审核通过后才准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监理方负责全部的监督责任,若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及时反工,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3-设工程”领导小组,协助中心学校抓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向上级协调及向信用社贷款,共筹集到110万元征地款及时支付给群众,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9月,全乡16850平方米的新校舍将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全乡小学76校变为14校。合并后,不但每年节约教师人员经费300万元,而且将实现师生的工作及学习环境有新改善、师资力量有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有新提高、尊师重教有新气象、师生安全有新保障的“五新”目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排危工程资金主要是建盖教学楼及宿舍,规划好的全乡14所完小总投资980万元的学校食堂、厕所、围墙、运动场、校园路道等附属工程难以实施。
2、新建、扩建学校的征占地补偿费和测地形图、地勘等各项费用下欠171万元资金难得到解决。
3、校点合并后,寄宿生增加1600人,这些学生无寄宿生活补助,增加学校的经济负担。
4、缺乏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和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缺乏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制约学生全面发展。
四、下步打算。
1、对闲臵的校舍进行拍卖,以填补征地等排危工程及附属工程资金缺口。
2、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千方百计解决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使附属工程建设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3、加强教育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充实师资力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实现全民素质明显提高。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多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并在项目、资金上多给予支持,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三
调查说明:
各位学生及家长,本调查问卷只用于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家庭状况、上学方式及成本,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状况,不作其他用途,请据实填写,并对学校布局调整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请给予积极配合,谢谢!
(被走访学生家长填写)。
学生家长:(签名/手印)。
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住址:县/镇。
一、基本情况。
1、学生类型(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a走读—步行b走读—乘坐校车。
c走读—自发拼车或包车d校内寄宿。
e学生无陪护校外租房f家长陪读g辍学。
2、学校名称:。
3、学校类型(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a县城所在地小学b镇政府所在地小学。
c乡政府所在地小学d其他农村小学。
e农村教学点f县城所在地初中。
g镇政府所在地初中h乡政府所在地初中i其他农村初中。
4、家长电话:。
5、学生家长子女数,其中:就读小学子女数,就读初中子女数。
6、家庭年纯收入(元)。
7、学校与住所的距离(华里)。
二、学生上学方式及成本(请按学生类型对应填写)。
(一)走读学生。
2、单程上学耗时(小时)。
3、学生每年交通费用(元)。
4、年交通费用和学校撤并前比较增加额。
5、对现在的上学距离是否满意(是或否)。注:学生上学方式为乘坐校车的填写下列6-8题,乘坐家长包租车辆的填下列7-8问题,其他上学方式的不填6-8题。
6、对校车安全和运营状况是否满意。
7、乘坐车辆座位数(个)。
8、乘坐车辆实际搭载学生数(人)。
(二)寄宿学生(学生类型为:校内寄宿或、学生无陪护校外租房、家长陪读的学生填写)。
1、每年住宿费(元)。(不含财政补助金额)。
2、每年伙食等生活费(元)。(不含财政补助金额)。
3、(填:享受或未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享受的2011年收到补助元。
4、生活费较学校撤并前增加额(元)。
5、对住宿、伙食条件是否满意(是或否)。
6、家长是否陪读(是或否),陪读的家长每年费用(元)。
(三)辍学最主要原因(请简述原因)。
2、撤并是否征求过群众意见(是或否)。
3、对当前中小学撤并的态度:a支持b反对c不明确。
4、撤并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对比学校撤并前,学校教学质量是否提高(是或否),学校环境、办学条件是否改善(是或否),学生成绩是否有所提高(是或否)。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四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我局组织审计力量,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对我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由于此次审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这段时间教育部门要进行高考、中考、升学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审计人员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同时及时增派审计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将审计组分为1个表格审核组和2个实地调查组,严格按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表格审核小组对教育局所填表格(表1-10)进行指导、审核,及时请示有疑问的事项,确保按时、准确完成表格的填报;实地调查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和表格数据,为下一步调查作好充分准备。
1人(其中初中10455人、小学8670人),分别占我县初中、小学数量和学生人数的15.88%%、8.28%、11.21%。
以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电话访谈和问卷填报4种走访方式进行走访调查并规定了相应流程。截至6月22日已经调查了23所农村中小学,走访了700多位学生和家长。目前表1-10已上报市局并通过校验,走访调查表和抽查表正在核对汇总,即将完成。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城镇中小学存在大班额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民在乡镇、县城买房的增多以及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而追求高质量教育,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原有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需求,从而导致大班额现象。
2、部分学校学生包租车上学安全隐患较大。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学生由于上学距离较远,学生自发包租车上学,原本只能乘坐7人的面包车,一般都要乘坐1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5人左右。虽然学校与家长,家长与车主签订责任书,但是超载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雨雪天或者交通拥挤的情况下,事故隐患较大。
村道路改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学校服务半径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在乡镇、县城经商买房的增多等原因,造成村小或教学点自行消亡。导致城区学校学生增多、压力增大,农村办学条件滞后、师质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农村学校校舍闲臵;农村中小学的撤并造成低年级学生上学不方便,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4、部分村小和教学点教学条件滞后。保留下来的农村小学或者教学点师资力量大多以以前的转招民师为主,教师年龄和知识老化、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教学设施设备、仪器器材和图书等配备缺乏或者很少。
5、存在校舍闲臵现象。调查发现存在闲臵校舍现象。一是大部分闲臵校舍产权不清,特别是校舍占用土地大多为集体所有,导致闲臵校园校舍处臵起来困难较大;二是大部分闲臵校舍缺乏规范的管理,由于常年失修,质量不高等原因被废弃;三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处臵农村中小学闲臵校园校舍造成处臵工作难以有效执行,闲臵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存在的难以把握的事项。
1、部分数据填报口径难以把握。表1完整口径的“财政收入”具体是哪几项财政收入;表3教育基本建设类资金及改善校舍情况表,基本建设类资金下面没有社会捐赠,导致我们社会捐赠的数据没有填写。
2、辍学的学生数难以核实。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因产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引发部分中小学生辍学。因学生辍学问题较为敏感等原因,部分学校未能如实提供学生辍学情况,还有的是不知道是转学(去外地)还是真正的辍学。部分学校将凡是不在学校上学的学生的都归为辍学生。
3、走访调查表涉及辍学的学生信息填写不完整。由于辍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基本不在家中,大多在外地打工,联系方式也变了,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家人填写。我们有联系方式的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联系不到的有的是通过班主任填写的,有的是找辍学生的亲戚填写的。
4、7种类型无法全部满足平衡要求。由于我县公立学校均没有配备校车,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才有校车,所以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乘坐校车的学生类型就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果材料;7月22日前向省市厅局提交调查报告。
2、加强对抽查表和审计调查报表的数据的核实,保证质量。我们不能简单将教育部门或学校填报的表格直接用做审计证据,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由审计组认真填报和核对审计调查表,并对数据的质量负责,以保证审计调查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3、随时关注省厅在ftp平台和腾讯通上发布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4、克服困难,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解决在审计调查以及相关表格填写汇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来我校调研,我代表隆坊镇1200多名师生、全镇1.5万人民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学校布局调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学区基本情况及布局调整的成绩、现状、存在问题等汇报如下:
隆坊镇中心小学位于黄陵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总占地面积8529平方米,全镇总人口15539人。该地交通便利,是个农业大镇,条件相对较好。
隆坊小学辖区内有李家章小学、鲁村小学、白村小学、上官村小学、瓦联小学等28所村级小学。现全学区共有学生1071人,男584人,女487人;专任教师74名,其中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49人,中师学历6人,高中学历1人。具有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34人,高级工1人。
二、撤并学校基本情况及现状。
自大规模的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学区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我学区的27所村级小学规划在撤并之中。这些学校学生少、年级多,师资力量薄弱,大多为复式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相对滞后,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教学质量偏低。
撤并后,我学区只保留隆坊镇中心小学一所学校,师资、教学资源得到了集中配臵,均衡发展,解决了教学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臵更合理、规范、优化,薄弱学校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学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蛋奶工程”的实施等,确保各种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切实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极大地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
三、具体实施过程。
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制定了撤并标准和相关制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坚决杜绝“一刀切”现象。使学校撤并后“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教师下岗”,能够切实巩固“两基”成果。
在动员工作后不久,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学区实际及群众接受程度,2002年将学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合并到中心小学,让他们享受到了英语和微机教育,一年下来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2003年,我们又先后撤并了校舍危旧、设施落后的焦河小学、冯家河小学、祝家河小学、刘家河小学、阳台小学;2004年又将离中心小学较近,路况较好的西寨子小学、神夫咀小学和兰寨子等小学;2005至2006年,我们根据现状,先后将剩余学校全部撤并,只留隆坊镇中心小学一所学校。至此,隆坊镇中心小学学区完成了撤并。
四、主要成效。
1、布局调整之前,学校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规模过小、大量危房等问题,办学条件差。布局调整后,消除了危房,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远程教育设施以及学生基本生活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学校的撤并使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实施得到充实和完善。
大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今,通过调整,有计划地撤并了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学校,合理配臵了有限的资源,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学校布局调整不仅仅是学校地理位臵的变化或学校数量上的减少,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重组和变动。以科学结构为例,布局调整前,很多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由于规模小,多数学校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的专任老师,没有专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和计算机老师。而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各学校各学科基本上配臵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可能增大了,师德建设的要求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
4、通过布局调整,撤并了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使现有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标准班额班数增加、校可支配资源增加、生均教学成本逐步降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避免了分散办学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在我校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
到,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调整后,学生过多的向县镇学校集中,班数及班额增加,造成县镇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2、学生活动场地紧张。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增加。
3、教师严重缺编,尤其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缺乏。
五、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1、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2、建议上级部门协调解决校园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2012-7-3。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校布局调整前后情况做如下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石门镇政府所在地,学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系天祝建材化工总厂职工子弟学校,2006年3月,学校整体移交地方管理。学校现占地面积14000㎡,建筑面积1775㎡。服务半径约6公里,辐射5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学校多媒体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仪器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完善。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9人,其中女生44人,寄宿生28人。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女教师9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7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镇级骨干教师4人。
2006年共有学生186人,有教师1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本科学历教师2人,大专学历教师15人,中专学历教师1人;2007年9月学校布局调整中河湾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并入我校17人,全校共有学生167人,有教师2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本科学历教师4人,大专学历教师17人;2008年春季从河湾小学并入我校三、四年级学生16人,秋季并入我校三年级学生5人,共并入学生21人,学校共有学生189人,教师2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人,本科学历教师5人,大专学历教师16人;2009年共有学生169人,有教师2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1人,本科学历教师7人,大专学历教师14人;2010年共有学生158人,从河湾并入我校4人,有教师2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12人,大专学历教师8人;2011年共有学生127人,从河湾并入我校4人,有教师1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本科学历教师11人,大专学历教师7人。
我校2006年招生18人;自布局调整后,2007年招生40人,其中来自河湾村学生17人;2008年招生37人,其中来自河湾村学生21人;2009年招生18人;2010年招生27人,其中来自河湾村学生4人;2011年招生23人,其中来河湾村学生4人,除搬迁人口外其余适龄儿童都按时入学,学校招生生源进一步扩大。
二、布局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布局调整之前,学校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规模过小、大量危房等问题,办学条件较差。布局调整之后,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远程教育设施以及学生基本生活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3月,学校由企业整体移交地方后,依托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投资64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使校园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学校的撤并使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2007年5月,教育局给学校配备了一套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投影机一台,学校投资3.5万元购臵了电脑、音箱等设备,建立了一个多媒体电教室,实现了农村远程教育的接收。2007年9月,学校建立了图书室,辅导站先后从宽沟小学和河湾小学调拨了一部分图书,2008年4月,辅导站号召全学区教师为我校捐款,购买图书343册,2009年—2010年,“欣欣教育基金会”和“田家炳教育基金会”为我校捐赠了一部分图书,使我校图书室藏书从无到有,图书室藏书达到3350册,图书室建设初具规模。2008年6月,投资1.2万元对教学主干道进行硬化,修建花园11个,栽种松柏树、花灌木、花乔木100余株,初步实现了校园的绿化。2010年5月,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拨款6万元,建成了一所拥有21台电脑的微机室,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微机课,我校信息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对学校教学区进行了硬化,学校投资8万余元粉刷校舍、油漆门窗、订做展牌,加强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学校的亮化、美化,至此学校的“三化”工程基本完成,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基础设施。通过与师生和学生家长交流,他们对学校布局调整后办学条件的改善表示认可;尽管与城市相比,办学条件仍然有差距,但比起调整前的状况,无论是学校师生还是当地群众,普遍认为“现在好多了”。
(二)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学校布局调整不仅仅是学校地理位臵的变化或学校数量上的增减,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重组和变动。以学科结构为例,布局调整前,很多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学,由于规模过小,多数学校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的专任老师,没有专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和计算机老师。而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各学校各学科基本上都配臵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辅导站从石门中心小学为我校调配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名,从河湾小学为我校调配了语文、数学、英语等骨干教师多名,县教育局还对科学、美术、音乐等兼任教师进行了培训,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得到进一步改善。这种变化还表现在,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可能增大了,师德建设的要求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如,我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学历提高教育,学校从原有极少数骨干教师的基础上持续增加至目前的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教师3人的骨干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得以充实。教师本科学历人数由2006年的2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辅导站、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出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
学校规模效益是指随着学校的规模即学生人数增加而培养学生的单位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规模效益的产生必须基于三个条件,即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使用的适当性和规模扩大的有限性;因此,学校规模必须是适度的,过小过大都导致效益的损失。无论学校规模多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以及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这使得本来就短缺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臵和形成规模效益。通过布局调整,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可避免分散办学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自2006年布局调整以来,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加强,生均教学成本较布局调整前有明显的下降,如原来河湾小学有学生60多人,教师12人,最小的班只有几名学生,生均教学成本较高。布局调整后,我校最多时学生达到189人,平均每班学生25人,生均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加上教师结构性缺编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今,通过调整,有计划地撤并了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学校,合理配臵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09年六年级毕业检测中,我校综合成绩在全县90所完全小学中排名第18名,连续两年获得“全镇教育教学目标考核一等奖”。2010年六年级毕业检测中,双科、三科及格率均达到87.5%;2011年六年级毕业检测中,双科、三科及格率达到83.3%。
三、布局调整后的情况。
1、学校布局调整后,河湾村学由原先的完全小学调整为村学(含学前班、一、二年级教学点),该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县政府学校布局调整安排,石门镇政府、教育辅导站对学校原资产进行了调整,2009年3月24日河湾小学部分固定资产移交到我校。移交的资产有远程教育系统及电视机、录像机等电教设备11件,价值27780元;单人课桌凳、火炉、床板等生活用品12套件,图书803册,共计价值7700元。此外,其余设施设备仍在使用中,该校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力度,目前,教学所需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学校运转正常。
2、学校布局调整后,由于我校服务半径的扩大,寄宿学生的不断增加,对寄宿生的食宿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加大了对寄宿生的安全管理,在寄宿生的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校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作为寄宿生管理的目标,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在宿舍管理方面,实行了“三线一统一”的管理模式:“三线”是指牙具、暖壶、毛巾摆放一条线;“一统一”是指被套、床单全部统一了颜色、统一了款式,看起来显得整洁、干净,使学生养成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见成效,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自本学期开学起,学校精心实施了“营养餐”工程,为了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进行,学校加大食堂配套设施投入,(就今年而言学校经费在不足4万元的情况下,食堂设施投入就达2.5万多元)瓷化墙面120平方米,购臵消毒柜、食品留样柜、和面机、压面机、电冰柜各一台等,大大改善了学校食堂设施,为营养餐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做好食堂的安全管理,我们按照“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确保安全”要求,在严格执行索证索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理食堂餐饮许可证、为餐饮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的基础上,用“三查三记一留样一签字”的工作措施,确保营养餐的安全和落实。一查是采购人员对所供商品的生产批号、厂家、有效期限和商品外包装进行查验;二查是供餐员对学校提供的营养餐有无异常进行查验;三查是供餐员在学生进食时对异味异色变质情况进行询问检查。“三记”是指:采购人员记好台账;分发食品人员记好各班分发食品的数量;供餐员记好进餐学生情况。“一留样”是做好每天营养餐的食品留样。“一签字”是供餐员和就餐学生在供餐记录上签名。以此为依据,学校抓落实,辅导站抓督查,把好进货、运转、储存、加工、进餐的每个关口,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关关交接,责任到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责任链条,确保万无一失。
4、在学生交通安全方面,为了做好寄宿生在离返校途中的安全工作,辅导站、学校主要领导曾3次专门到火烧城村联系村干部、召集家长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家长,要切实做好寄宿生离返校途中的交通安全,并不定期抽查接送寄宿生的营运车辆是否存在“三五”现象、是否超载等,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同时,针对本校走读学生上学、放学情况实行路队护送制度,每个路队挑选两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路队长组织学生站队,教师专人负责护送学生通过安全隐患路段。通过以上举措,确保了学生的交通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抓管理、创特色”的效果尚不明显,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创建还很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2、由于学生住宿,加大了寄宿制学校对食宿环节的投入,如,炊事员工资、水、电、煤、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方面的支出,造成学校经费紧张。
3、不安全因素增多,如学生食宿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需要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同时也加重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
4、学生由于寄宿,需要生活费、交通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五、几点建议。
1、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量大,学校需要增加生活教师和门卫,来降低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缓解工作压力。
2、希望政府提高寄宿制学校的人均公用经费水平,解决寄宿制学校经费紧张问题。
3、由于学生往返学校需要乘车,希望上级给予寄宿学生适当的交通补贴,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4、营养餐在实际运行中增加了学校的运行费用,希望上级给予学校一定的补贴。
5、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买药、看病不方便,希望给寄宿制学校设立医务室,配备校医。
6、学前班管理经费缺乏,希望国家把学前班也纳入经费保障机制。
石门镇马营坡小学2012年6月11日。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七
县教育局:。
本学期以来,我校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抓教育教学和学校常规管理,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现将有关具体工作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学区8所学校,其中六年制小学5所,3年制村学2所,教学点1个。现有学生399人,其中女193人,现全部已入学。中心校现有学生132人,全学区有教师28名大专学历的有7人,其中民办教师4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教育教学。
至2008年3月术布学区新一届领导上任以来,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扎实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工作安排。针对术布学区教师出勤率低、校园赌博、喝酒、随意旷课、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差等情况,学区在广泛调查、多方面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借在全学区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力契机,全面地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优罚劣,激励进取”的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个别谈话、严肃整治处理了教师随意旷课,考试作弊等重大事情,使全学区的校风焕然一新,彻底的杜绝了在校园内赌博、上班期间喝酒、随意不到岗的现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根据术布学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低、学生水平差等实际情况,学区根据县教育局“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主题,大胆创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学区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服务化”的目标不断推进,通过统筹配置资源,全学区的教育局面不断向“公平合理、公正均衡”的方向发展。
为了使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效,各项工作更加规范,从2008年第二学期开始,学区对下属学校10个方面进行了统一,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案、作业、教研、德育、出勤等多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集中检查和不定时检查,使全学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为了更好的落实县教育局的部署,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术布学区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把德育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每周星期一早上值周教师对上一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学生国旗下讲话,值周领导训话,星期二德育主题教育,星期三全校的少队活动,学校领导根据出现的情况不定时的讲话,班级的思想品德课,周会课也要求把德育内容贯穿融入到每节课堂当中,从思想品德、礼仪文明、养成教育、法制安全、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使本学区德育教育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成效显著,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素养,做到了不轻易缺课,语言行为文明,见到老师敬礼问好等可喜的举动。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区除了强化学校管理之外,加大教师学习配训力度。除学历教育和推荐外出培训外,还不断加强在岗自修和校本培训,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学年必须订阅两种以上报刊、杂志。并在学期初召开全学区教师大会,从教学常规、教研教改、德育、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校本培训指导。利用学期总结、教研教改经验交流、各类会议等各种形式积极的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的努力。至2008年12月,全学区14名中青年教师,有12名教师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学期初的集中配训指导和第九周的普通话教育讲座,做到了教案备写完毕、作业批改细致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的得到了提高,一支具有“开拓创新,主人翁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使每一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学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培养五育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德育建设。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端正态度、发展情感、培养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强化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突出因材施教,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培养问题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次教学,交给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禁止教师无教案进教室上课,鼓励备超周课,每节教案必须有课后反思。在中心校全面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业面批、加强辅导、建立优点卡实施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鼓励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的新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三包制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在教研教改方面,明确要求、确定方向、规定时间、结合每节课的课后反思,组织公开教学,不断的强化教研教改的力度。在中心学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业面批”的赏识教育新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优点卡,进行赏识教育。每周星期四下午集中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成常态。同时加与家长联系的力度,每学期毕业班召开家长会,其他年级家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根据术布学区各学校规模小,经费少的特点,学校因地制宜,每周更换黑板报、张贴一些永久性标语,绿化美化校园,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三、四年级达56%以上;
五、六年级达89%以上、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术布学区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以上不妥的地方,请上级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八
乡政府:
2009年已经步入了尾声,在这快要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术布学区全体教师勤奋工作,干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我就术布学区2009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术布学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所学校,其中六年制小学5所,3年制村学2所,教学点1个。全乡居民2960人,自然村分散凋零,各个村学学生少,办学规模严重偏小越发成为严峻的现实。全学区现在校学生304人,其中术布中心校学生165人,在岗教职工27名,其中中心校教职工12人,临时代课教师4名,工人1名,3位教师因病而本学期请长假。全学区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1人,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术布学区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确立了“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办学思想,以“从严治校,人文管理,和谐发展,质量为本”为主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标准化小学”为奋斗目标,不断强化措施,使学区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服务化”不断推进,我们在工作中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抓手,做到每个机构,每个人,职责明确,分工清楚,通过不断健全绩效工资制度,“奖优罚劣,激励进取”,使全学区的校风焕然一新,“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二、教学管理。
根据术布学区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充实建立和完善了多种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行为,狠抓落实。
教学常规方面,各村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完全按照学区要求的标准实施,为了使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效,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学区对下属学校10个方面进行了统一,开学初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案、作业、教研、德育、出勤、监督检查、教学常规、教研教改、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校本培训指导和具体要求。集中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使全学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向规范化发展。出勤方面严格落实《术布学区考勤办法》,全学区教师请假一天以上必须经过学区校长的同意。为了使每一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学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以培养五育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端正态度、发展情感、培养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强化思维训练、和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突出因材施教,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培养问题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次教学,交给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禁止教师无教案进教室上课,鼓励备超周课,每节教案必须有课后反思。我校坚持在学风建设上做好文章,一是进行正面引导,通过评选优良学风班级、学习标兵等来带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进取,力求上进;二是严肃考风考纪,强化考试的严肃性,对监考不严的老师进行通报处理,并在结构工资中体现,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使学生消除侥幸心理,从而在平时抓紧。
三、德育管理。
不断探索加强德育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路子:教导处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计划,督促落实学生的各级各类评先树优活动,召开德育表彰与经验交流会,本在原来评寻三好生”等传统先进的基础上,着重抓了“示范生”“示范班”的评比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合理开展多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前学期“六一”举办的大型文艺汇演,但巴加木措捐资助学活动,本学期国庆是举办了“庆国庆诗歌朗诵暨歌咏比赛”,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德育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继续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周一工作例会成常态,除总结安排总体工作外,还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同时要求各班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充分利黑板报、宣传橱窗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每周一早晨升国旗后,值周教师对上一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颁发流动红旗,安排学生代表和校领导进行国旗下讲话。星期三全校的少队活动,班级的思想品德课,周会课都贯穿融入了德育内容,基本覆盖了思想品德、礼仪文明、养成教育、法制安全、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做到了德育教育内容全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素养,做到了不轻易缺课,语言行为文明,见到老师敬礼问好等举动。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养和养成。我校不仅注重使德育教育网络遍布校园的角落,而且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向校园外延伸,借助社会多元力量,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我校每学期均召开一次家长会,并对班主任家访的次数有明确的规定。加大与家长联系的力度,校领导亲自去问题学生家庭和家长商讨促进转化的方法,了解贫困学生生活状况想尽方法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的支持,争取到了江可河寺著名高僧旦巴嘉木措将近10万元物品的慷慨资助,营造了社会重师重教的良好教育环境。
四、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努力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以创建“家长满意工程”和落实“术布学区师德建设六要十不准”为重心,坚持把师德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时间。首先,在开学初学区教师大会上,学校从教学常规、教研教改、德育、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详细要求。学校领导除经常在每周政治学习上加以强调和教育外,结合县上开展的三个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要求,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办公纪律、个人修养、教学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问题进行不断改造,教育教师积极发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爱生如子”的精神,现身教育事业。针对我学区骨干教师相对缺乏的局面,我校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除学历教育和推荐外出培训,积极鼓励在岗自修和校本培训,参加各种方式的培训学习、开展新老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研究活动外,每周星期二的政治业务学习成常态,还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学年必须订阅两种以上报刊、杂志,努力拓展思路,开阔教师眼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前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到阿子滩九年制学校学校参观、到古战九年制学校学习、听课。所有这些措施,不断地促进教师素质的进步,现在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教案备写完毕、作业批改细致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展现出了新的面貌。由于学校的重视和青年教师的自身努力,我学区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桑杰卡老师在上学期荣获轴上举办的藏数学竞赛桑等奖,在去年全县小学毕业会考中朱翠花老师教授的英语取得了19名的较好成绩。一支具有开拓精神,主人翁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在教研教改方面,我们明确要求、确定方向、规定时间、结合每节课的课后反思,听课评课,全学区公开课等不断的强化教研教改的力度。在中心学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业面批地赏识教育”的新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优点卡,进行赏识教育。建立兴趣小组、加强“三包制度”,努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每周星期四下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成常态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我学区十分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投入,增加硬件设施,本基于“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此认识,利用百分之三十公用经费对学区窗口学校江可河学校门面彻底翻修,校园经行了全面的三化,四周制作了优美的校园文化墙,协调农林局能源办,对教室、宿舍做了塑钢全封闭,修建了25平米的简易库房,购置了办公电脑、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等设施个一套,此外,加上知名高僧但巴加木措的一系列捐赠,和配备年轻有为的教师,努力建设使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到可以行“无言之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的校园文化环境。期望达到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江可河学校跨越了一个档次。同时,为中心校购置四台电脑,照相机、办公桌椅,课桌凳、文件柜,取暖设施,录音机,复印机等,暑期对全学区所有课桌凳经行全面维修油漆,配合农林局能源办,对普藏什学校、鹿台子学校做好铝合金全封闭,分批为牙关学校、鹿台子学校购置了电视机、录音机取暖设施等,从而有力的改善了全学区学习办公生活条件。在文化建设方面,根据术布学区规模小,经费少的特点,抽调学有专长的曹军老师全面刷新永久新标语,并学校因地制宜,每周更换黑板报、从苗圃要来树苗绿化校园,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强化安全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术布中心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及早准备,尝试性的接受了本学区范围内的36名学生,办起了寄宿制学校,积极为2010年学校布局调整做准备。
六、后勤安全工作。
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看待安全工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时刻提高警惕,加强了门卫的管理,加强了学生进出校园管理,时时教育后勤工作兼职人员懂得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以主人翁的精神坚持“安全管理、物尽其用,杜绝浪费、保障平安”的原则,通过不断更新观念,增强教师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总体部署,依照我校在3.14事件后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如既往地执行维稳制度,确保了学生和老师的安全。9月13好号学校对校内的各类设施,宿舍、各班教室线路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损坏部分及时进行了维修。全面做好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根据教育局要求,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障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地出现和显现,原有的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甚至成为制约的瓶颈,象我术布学区这样一个情况特殊的地方,形势显得更加严峻,虽然我们自己在各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但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恳请上级领导能够在硬件建设上为我学区多投入点,解决江可河学校用房紧张的局面,加快术布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步伐;解决临时代课教师补助部分的工资及大灶人员的工资。
虽然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在本中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之下,我们深深感到自己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距离上级部门和家长朋友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恳切希望上级领导给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并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把我校的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以不辜社会各界期望。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九
县教育局:
我术布学区按照县政府、县教育局关于2010年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计划和财产处置意见,在本学区列入调整撤并计划的5所学校服务区利用书写标语、和乡村干部座谈,听取家长意见等多种形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使广大群众认清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了布局调整的优势,乐意为我学区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排出了经行此项工作了想的阻力,为我学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由于我学区村级学校办学规模都很小,师生人数不多,牵扯面较小,顺利完成了相关前期工作。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列入撤并的阳坡庄学校2003年因学生陆续转完而停办,教师调到古战山学校任教,校舍委托村委会代为看护,由于未有效管理,12套课桌椅,一套床,一只火炉由于房屋漏水致使腐烂调。2009年五月,经术布乡和教育局协商,校舍借予扎扎村委会办公使用,并签订了相关协议。
学生送入城管四校就读。牙关学校、鹿儿台子学校、普藏什学校三学学校由于学生也不断减少,2009年学区提上述三所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愿意转入中心学校就读的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中心校提供食宿条件。2009年至2010年春季鹿台子学校、普藏什学校五六年级陆续有17名学生转入中心学校,21名学生转入城关、古战或其它学校;牙关学校的7名五六年级学生转入麻路学校。所有这些,已完成了2010年学校整合任务的大部分工作,为今年推进此项工作减轻了工作量。
学校布局调整汇报篇十
位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对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关心。根据县人大会第四十八次主任会议的工作安排,现就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前教育工作整改情况作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面
界人士广泛参与,形成了工作合力,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2、立足全局,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快布局调整步伐。一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规划。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规划目标。与此同时,我局紧抓机遇,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新农村建设、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建设等进行有机结合,加快了资源重组,优化了教师结构,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加大了城乡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十二五”起始之年,我县启动了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城东学校、火马冲、城郊、小龙门和安坪的一贯制学校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学校布局调整不断趋于合理。根据教育强省、强市的相关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县合格学校创建达标率为85%,照此比例,我县应完成建设45所。目前我县已创建达标10所,今年申报创建3所。因此,2012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计划创建合格学校8所。三是强化了督导考核评估。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对各乡镇每一年度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督导检查评估,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布局调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
小龙门中学和辰阳明德小学三所合格学校。“十二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合格学校创建力度并在建设项目规划上倾向于安坪片区和潭湾片区,力促区域均衡。二是严把合格学校建设质量和验收关。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坚持所有工程严格遵循正当程序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原则,并聘请了监理公司进行现场监理;加强了专项资金管理,按国家规定做到了专款专用;加强工程质量验收和学校管理力度,保证了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始终坚持创建一所成一所的原则不动摇,确保合格学校名符其实。三是加大了对合格学校的督查力度。自今年6月20日,由教育督导室牵头,各相关职能股室配合,对已建和在建合格学校进行了认真督查,对已建合格学校,督促其利用已有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办学成果;对在建合格学校,督促其多方协调关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明确职责,确保验收合格。四是坚持教师资源和配套设施向农村学校倾斜。今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省特岗计划和国家定向免费培养等途径新入教师61人,现已全部安排到师资缺乏的农村学校任教,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性矛盾;通过财政挤、社会捐、学校筹等方式,全县共筹集资金100余万元,为农村学校添置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其中包括学生钢架床1000架、学生课桌椅1500余套和各类仪器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
3
4、统一思想,多措并举,有效遏制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一是制定了工作方案。今年6月份,教育局制定了《辰溪县2011年秋季高中、初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召开了城区学校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招生工作会议,明确了各校招生计划,规定初中、小学各个班级人数必须控制在60人以下。二是严格学籍管理。重申了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强调了未按规定招收新生不予注册、不发放公用经费的严厉举措。三是加大了对学校班额控制的监管力度。采取了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负责的.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监管力度,“大班额”现象得到了一定控制。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